服务质量导向型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
蒋冠,管理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先后主持与参与多项国家级与省部级项目,在各类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成果曾获2013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天津市高校“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研究方向为档案学基础理论、档案资源建设与服务、政府信息管理管理。 冯湘君,管理学博士,南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在SSCI、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1部。研究方向为档案学基础理论、网络信息保存、个人数字存档。
内容简介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人类社会逐渐迈入了数字时 代。为了适应新环境、新需求,传统档案馆面临着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 大课题。一方面,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使各种不同内容、不 同形式的数字记录大量产生,其中有一部分因具备特殊价值需要作为档 案予以保存。对于这些有着与传统载体档案不同特性的全新档案类型, 如何对其进行科学管理是档案馆面临的新问题。另一方面,管理对象、 管理方式的变化,推动传统档案工作模式向现代化方向变革,新技术的 发展也为档案馆实现管理智能化、自动化提供了支撑性条件,以自动化 软件系统为核心的管理体系成为档案馆新的管理平台;同时,随着移动 互联网的发展,网民数量大量增长,网络逐渐成为民众获取信息的主要 渠道,网络利用、网上阅读渐成趋势,倒逼档案馆将互联网作为重要的 阵地与窗口,通过网络向社会提供服务。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档案馆的 业务范围与工作方式也随之发生重大改变。就资源构成而言,数字资源 在馆藏资源体系中日益占据主体地位,数字档案资源建设也逐步成为档 案馆基础业务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国内以国家综合档案馆为主体的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最初是从机关电 子文件归档与移交、馆藏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两个方面展开的。早在 1996年,国家档案局就成立了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研究领导小 组,由此拉开了档案馆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序幕。2000年12月,国家 档案局将“加快现有档案的数字化进程” 与“试点接收电子档案进馆” 列入《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 计划》。自此,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馆 陆续启动了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部分省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开始了电子 文件归档、管理与保存的探索实践。2002年,国家档案局发布了《全国 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从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档案机读目录移 交、档案目录中心建设、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电子文 件归档管理、电子档案管理办法制定、档案数字化进程推进、中央和国 家机关档案部门移交档案数字化8个方面对数字档案资源建设进行了全 面部署。2006年,《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对建立与完善 国家档案信息目录数据库、纸质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档案数据库等 各类档案数据库,进一步推进电子文件中心和数字档案馆建设等方面又 作了新的要求。随后,各地数字档案馆建设工程先后启动,数字档案资 源建设进一步提速。2010年,国家档案局发布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指 南》中明确指出:“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是数字案馆建设的核心内容,也 是一项经常性的业务工作。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包括电子文件接收、传统 载体档案数字化转换、资源整理加工、建立各类资源库等内容。”2011年,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 规划》又提出要加快推进传统载体档案 数字化、电子文件接收、重要数字信息采集等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加快 数字档案馆及电子文件(档案) 备份中心建设步伐。2013年,在全国 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推进会上,时任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提出了数 字档案馆“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 的资源建设战略。2014年,中 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 的意见》,进一步强调要加快推进电子文件归档与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 进程。2016年,国家档案局印发《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 规划 纲要》,将全面推进档案资源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利用网络化作 为发展目标之一,并就“开展电子档案单套制、单轨制管理试点;研究 制定重要网页资源的采集和社交媒体文件的归档管理办法;加快档案信 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实施国家数字档案资源融合共享服务工程” 等做出了新的规划。在一系列国家规划与政策的引导与推动下,全国开 放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与全国档案目录中心等项目开始启动,各地档 案行政管理部门也都把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纳入本地区档案事业发展规划 并积极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档案数字化建设为例,“截至2014 年,全国3319个国家综合档案馆以卷为保管单位的27亿卷档案已数字 化4500多万卷,数字化率为17!;以件为保管单位的25亿件档案已 数字化5000万件,档案数字化率为20!”①。随着“档案记忆观”的形 成与兴起,各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相继开展了一系列以“记忆” 为主题 的资源建设工程。例如,2002年,青岛市率先开展“青岛市城市记忆工 程”,随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城市记忆工程建设的热潮,在此过程中积累 了大量的数码照片、视频、音频等数字资源。此外,有一些地方档案部 门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数字记忆资源建设。例如,浙江省档案局启动数字 记忆工程,运用互联网思维,收集、整合、挖掘民间和社会的数字记忆 资源,借助数字记录、复制技术和音频、视频保存等手段,记录和留存 具有时代特点、反映社会全貌、能够作为官方存史补充的重要社会记 忆,推出了方言建档、名人建档、村落建档与实施乡村、企业和城市记 忆工程等多项举措。 为档案管理专业人员和研究人员提供了参考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