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花开(新时代新作品当代文学名家中短篇小说集)
作者简介
杨晓升,男,广东省揭阳市人。资深编审,原《北京文学》社长兼执行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著有长篇报告文学《失独,中国家庭之痛》等各类作品数百万字。长篇报告文学《只有一个孩子——中国独生子女意外伤害悲情报告》获2004年“正泰杯”中国报告文学奖和第三届徐迟报告文学奖,《中国科技忧思录》获新中国六十周年全国优秀中短篇报告文学奖,《失独,中国家庭之痛》获首届浩然文学奖 近年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身不由己》《日出日落》《寻找叶丽雅》,散文随笔集《人生的级别》。中篇小说《龙头香》获第二届“禧福祥杯”《小说选刊》最受读者欢迎小说奖。
内容简介
海棠花开 第一章 赵家兄弟是一对双胞胎 兄弟,也是一对邻居,他们 共同居住在京城海淀区的一 座小四合院里。 小四合院紧邻某大学校 园,是京城典型的房型:坐 北朝南,中轴对称,卧砖到 顶,起脊瓦房。北房三间, 正房居中,左右两侧各有一 间耳房。东西厢房各两间, 南房三间。院的大门开在正 南方向的东侧,不与正房相 对。据说这是根据八卦的方 位,正房坐北为坎宅,如做 坎宅,必须开巽门,“巽”者 是东南方向,相传在东南方 向开门财源不竭、金钱流畅 ,所以要做“坎宅巽门”为好 。 小四合院的主人是否财 源不竭、金钱流畅,暂且不 表。院里的环境倒确实令人 心旷神怡:院内宽敞,庭院 中莳花置石,东西对称各长 出一棵枝叶茂盛的海棠,树 冠已直追房顶。中央石凳之 上摆放着数盆石榴盆景。紧 挨盆景的南侧,是一口酱色 大陶瓷缸,缸里养有金鱼数 尾,寓意吉利。此刻透过清 澈的水面,可见缸里的金鱼 ,正在清澈的水里悠然自得 ,悠哉游哉,好不惬意。 总而言之,这小四合院 无论结构还是院内环境,都 是十分理想的居所。相对封 闭的宅院,对外只有一个巽 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挡 住了院外的嘈杂与喧闹。院 内空间开阔,绿树掩映,草 木葳蕤,鲜花芬芳,生机盎 然。这怡人美好的院内生活 空间,好比一座露天的大起 居室,把天地拉近人心,也 难怪这样的四合院古往今来 为老北京人所喜爱。假若是 一家人独居四合院,在里面 和和美美,其乐融融,不亦 快哉! 小四合院原本确是一家 独住,即赵家,但那是赵家 前辈赵老太爷和赵老太太的 。赵老太爷是毗邻这座四合 院的那所知名大学的历史系 教授,赵老太太则是纯粹的 家庭妇女。民国初年,赵老 太爷靠着自己的勤奋,用十 几年的积蓄置下这座小四合 院,夫妇俩春风得意地住进 了院里,开始安居乐业。虽 然四合院里像世俗惯例那样 种着石榴,象征多子多福、 全家团聚,虽然赵老太爷那 时也还是年富力强的赵教授 ,和自己年轻的妻子恩爱有 加亲热备至,但瘦小的赵老 太太那时候肚子就是不怎么 争气,她先后怀了四胎,可 要么中途流产,要么孩子生 下来不久夭折。及至第五胎 ,夫妻俩从一开始便如履薄 冰,小心翼翼,还问诊中医 大师,百般调理细心保胎, 费尽周折,总算大功告成, 而且不生则已,一生就是一 对双胞胎,即眼下这座小四 合院的主人大赵和小赵。虽 说他俩被当初的赵老太爷和 赵老太太称作大赵小赵,但 事实上这对赵家兄弟可是实 打实同一天从同一个娘胎里 钻出来的,先后相差不到一 个时辰。先从娘胎里挤出来 的那位被称为大赵,后出来 的自然就成了小赵。 按说,赵家的四合院里 同样按北方风俗种着两棵海 棠,而且两棵海棠也长得蓬 蓬勃勃、枝繁叶茂。海棠是 四合院中北京人祖祖辈辈最 爱栽种的风水植物,取其一 年花开四季的喜庆,象征家 庭和和美美。 可人不随树愿。不知怎 么的,赵家的这对兄弟自打 离开娘胎便成了冤家。打小 的时候,兄弟俩不停打闹甚 至打架,碰到好吃的好玩的 ,他俩总是争先恐后,你争 我夺,各不相让。并非赵教 授夫妇缺少教养,孩子打小 的时候夫妇俩就教导这对双 胞胎儿子背《三字经》、读 《弟子规》,还反复给这对 双胞胎儿子讲孔融让梨、孟 母三迁、头悬梁锥刺股的故 事,向他们传递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的千古美德, 教导他们要相亲相爱、互助 互让,要把心思用到学习上 。可赵家兄弟就像顽石两枚 ,《三字经》背是能背,《 弟子规》读是读了,仁义礼 智信、温良恭俭让这些道理 ,兄弟俩也都懂。可一旦遇 到具体事情,甚至只是生活 琐事,兄弟俩该不让还是不 让,该打的时候还是要打。 赵教授夫妇为此可谓伤透了 心,苦恼不已。研究并教授 了数十年历史的赵教授始终 也闹不明白,莫非“人不为 己,天诛地灭”真是人的天 性、宇宙的绝对真理? 赵教授况且如此,本就 没太多文化的赵夫人,对此 更是无可奈何了。每每见到 这对兄弟打架,生性温和的 赵夫人只得急急地抓起赵教 授上课时用的教鞭,以打代 教,边打边教训。她打大的 便对大的说:“你大没大样 ,你就不知道这世上的人大 的都要让着小的吗?”她打 小的会边对小的嚷:“他是 你哥,你怎么就不知道要尊 重你哥?” 对于母亲的管教,兄弟 俩谁都不买账,也不服气。 大赵据理力争:“我怎么是 大的了,我和他同岁,怎么 就得让他了?”小赵则反唇 相讥:“我与他同岁,他怎 么就成哥了,他都没个好样 ,我尊重他个屁呀!”兄弟 俩轮番说出的话,时常让赵 母目瞪口呆,举着的教鞭无 力地垂了下来,接着是唉声 叹气,暗自抹泪。静夜里, 与丈夫赵教授同床共枕时, 她时常私下抱怨:“真气死 我了,早知生的是一对孽种 ,还不如不生呢!”这时候 赵教授却一如既往地安抚妻 子:“别担心……毕竟……他 俩还小,或许……长大了… …懂事了,也就好了。” 日出日落,月缺月圆。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