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图像文化史·风水图像卷

中华图像文化史·风水图像卷
作者: 李书有 倪南
出版社: 中国摄影
原售价: 198.00
折扣价: 128.70
折扣购买: 中华图像文化史·风水图像卷
ISBN: 9787517909064

作者简介

李书有,南京大学教授,原江苏省周易文化研究会会长。专业从事中国哲学教学与研究四十余年,在中国哲学之易学、儒学、佛学等领域多有建树。 倪南,长期从事中国哲学特别是易学哲学、宗教哲学等方面的研究,现任江苏省周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内容简介

第一章 风水术与风水图像 风水,又称“堪舆”“地理”“青囊”“青乌”“形法”“相宅”“卜宅”……单就这许多别称而言,其中就已经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今人史箴著有《风水典故考略》一文,通过引征大量史籍,对风水及其相关别称的沿革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考释,借此扼要地概括出风水术的历史、流派等基本要素的大 体脉络,试摘要如下: 风水。“风水”一词一般认为出自托名晋人郭璞的《葬经》,此中有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较早的《青乌先生葬经》中也有“风水”的提法:“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明人乔项《风水辨》中对“风水”的解释是:“所谓风者,取其山势之藏纳,土色之坚厚,不冲冒四面之风与无所谓地风者也。所谓水者,取其地势之高燥,无使水近夫亲肤而已;若水势曲屈而环向之,又其第二义也。”明代徐善继、徐善述在《人子须知资孝地理心学统宗》中综述前人之说,曰:“地理家以风水二字喝其名者,即郭(璞)氏所谓葬者乘生气也。而生气何以察之?曰,气之来,有水以导之;气之止,有水以界之;气之聚,无风以散之。故曰要得水,要藏风。又曰气乃水之母,有气斯有水;又曰噫气惟能散生气;又曰外气横形,内气止生;又曰得水为上,藏风次之;皆言风与水所以察生气之来与止聚云尔。总而言之,无风则气聚,得水则气融,此所以有风水之名。循名思义,风水之法无余蕴矣。” 《中华图像文化史》是一部集基础性、原创性、创新性、前瞻性于一体的丛书,分为断代史与类型史两大类,通过对中华图像文化史的研究,还原中华民族上万年的生活形态、思想观念和精神历程,启发读者从人类视觉文明的角度思考图像文化的重要价值。《中华图像文化史》的编著体现了可贵的创见性,在图像的生产场域、自身的构成场域和其社会传播场域所建构的语境中阐释图像的意义,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史学研究领域的不足,不仅凸显了图像的文化史学价值,更为今后图像学研究开辟了具有中华文化特点的学术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