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国度
作者简介
V.S.奈保尔(V.S.Naipaul)
英国作家。1932年生于特立尼达岛上一个印度移民家庭,1950年进入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毕业后迁居伦敦。
50年代开始写作,著有小说《米格尔街》《斯通与骑士伙伴》《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自由国度》《大河湾》,非虚构“印度三部曲”等。200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008年8月11日,奈保尔于伦敦家中逝世。
内容简介
《合众为一》
我是个简单的人,决定只为自己活着。我好像经历过了几辈子,再不想生事了。下午,我有时还会散步到那个喷泉广场。我还能看到那些跳舞的人,但好像和他们隔着一层玻璃。有一次,据传又发生纵火事件了,有人在我家屋外的人行道上用白色油漆喷了一行字:“黑人兄弟”。我懂得这几个词,但我觉得,是谁的兄弟或者什么的兄弟呢?我以前随波逐流,不觉得自己是独立存在的。后来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决定要成为一个自由的人。获得了自由之后,我不过是认识到一点:我有一张脸,有一副身体,我必须养活这身体,给这身体穿上衣服,年复一年,直至它消亡。
《告诉我,该杀了谁》
这片神秘的土地是他们的,你不过是个过客。雨中的那些房子没有一栋属于你。你无法想象自己沿着悬崖上那修得如此平整的路行走,但你又必须走上去。船上乘客带着行李一一走上那艘小汽艇之后,大船马上鸣笛示意。这艘给人以安全感的大白船,它在说再见,它在急着驶离,远离你。鲜艳的色彩不见了,画面也变了,充斥于耳中的是噪音,眼前的是拥挤的人群和行李、火车和汽车。就这样,我两眼一抹黑地上了岸。
《自由国度》
公路开始往下倾斜,燃烧的村落看不见了。这低陷的路段上,灌木丛高大而幽暗。他们驶入了森林,沿着开凿得笔直的黑色路面从两堵高墙般的树木间穿过,上上下下,不知不觉来到了高海拔处。鲍比的手腕很疼,眼皮越来越沉。然后突然间,眼前冒出一片白色,如同风暴来袭。成千上万只蝴蝶,雪片般从森林中飞出来,落在柏油路面上、草地上、树干上,飞在空中。无数只白蝴蝶,一拨接一拨,舞动着翅膀从林中飞出。这风暴持续着。它们被碾在车轮下,或扑在引擎盖滚热的铁皮上扇着翅膀死去,或粘在挡风玻璃上无法飞离。
琳达打开雨刷上的喷水装置,又启动了雨刷。
路开始上行。蝴蝶如同出现时那样,突然消失了。森林也到了尽头。头顶的天空已经呈现出最深的蓝色。他们看见远处小镇附近的村落还在燃烧,在转瞬即逝的暮色里看起来像是一串断断续续的灯火。
诺贝尔文学奖、布克奖双料得主V.S.奈保尔代表作,布克奖五十周年五大杰作之一,不可不读的经典作品!
-奈保尔的著作将具有洞察力的叙述与不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为一体,是驱策人们从被压抑的历史中探寻真实的动力。——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1971年,《自由国度》获布克奖。2018年,布克奖五十周年之际评出五部杰作,《自由国度》名列其中。
-V.S.奈保尔讲述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我们自身与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他对语言的运用精准而优美。——《泰晤士报》
以冷静的笔触,书写这个流动的世界;跨越种族与阶级,这种流离失所让每个异乡人都感同身受
-两则日记,三个故事,跨越四个大洲。对流动时代的精准描摹!
-我们离开故土追逐自由,又不断掉入新的牢笼。
-自由不过是拥有一张脸,一副身体,我必须喂饱这身体,直到它消亡。
拼尽全力也无法融入城市,道尽打工人的辛酸与幻灭
-当我来到城市,才发现,城市对我而言,意味着不停地搭乘公共汽车,意味着早晨、傍晚和深夜,意味着工厂、餐馆厨房和地下室。白天不属于我,繁华不属于我。我不过是个局外人。
-这片神秘的土地是他们的,你不过是个过客。
-胜利并非来自我的努力,而纯粹是靠运气;命运就是这样来欺骗我们,让我们错觉自己是有能耐的。——《合众为一》
创意书封设计,随书附赠复古船票书签
-护封上的圆形镂空,寓意“未来的黑洞”;内封上的海洋旋涡,如同命运随波逐流。
-书签互动设计:你会选择故乡,还是驶向遥远的自由国度?航行的方向,由你自己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