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迷雾(巴菲特投资与经营思想之我见)
作者简介
任俊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一届金融学本科毕业生。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接触巴菲特的投资思想,90年代末期开始系统介绍和推广以巴菲特为集大成者的价值投资理念与操作策略,并认真身体力行之。曾经重仓持有的股票中,大部分的持有时间都在7年以上,其中有4只股票的持有时间超过10年,并都取得了不错的投资回报。2010年与朱晓芸共同撰写了《奥马哈之雾》一书,得到广大投资者的高度赞扬。
内容简介
第三节 后视镜 迷雾 巴菲特很在意公司历史是否具有较高的稳 定性,但历史能代表未来吗? 解析 历史不能代表未来,但历史中却隐藏着不 少有用的信息。 在1987年的致股东信中,巴菲特较为集中地谈了 他的几个“历史观”。 邻家的女孩更美丽 “我们旗下的这些事业实在没有什么新东西需要 向各位报告的。实际上这是一件好事。剧烈的变动通 常不会有特别好的结果。当然,大部分投资人的行为 显示出的似乎是一个相反的事实。人们通常将最高的 市盈率给予那些擅长编制美丽故事的企业,对美好前 程的憧憬让投资人往往忘记去正视现实的经营情况。 对于这种爱做梦的投资人来说,任何未曾相识的女孩 都比邻家的女孩更具吸引力——不管后者是如何的才 华出众。” 坚固的城堡需要坚实的土地 “经验显示,最赚钱的往往是那些5至10年来一 直做着相同生意的公司。当然,公司经理人不能就此 而自满,企业总有机会改善他们的服务质量、产品线 、制造工艺等,且必须要好好把握这些机会。但如果 一家公司总是面临一些大的变化,那么犯大错的机会 也会相应增加。要知道,在一块动荡不安的土地上不 可能建造出一座坚固的有着市场特许权(business franchise)的城堡,而这个市场特许权才是持续创造 高资本回报的关键所在。” 来自实证研究的支持 “先前提到的《财富》杂志的一项研究,可以支 持我们的这个观点。1977到1986年间,每1000家企业 中只有25家可以通过两项有关企业是否杰出的测试: (1)10年内的平均股东权益报酬率达到20%;(2)没有 任何1年低于15%。这些生意上的超级明星同时也是 股票市场的宠儿。在这10年里,25家中有24家的股价 表现超越了标普500指数。” “这些财富杂志上的冠军们在以下两点上或许会 让你感到有些意外:(1)相对于自身支付利息的能力 ,他们只使用了很小的财务杠杆。一个真正的好生意 是不需要借债的。(2)除了一家是高科技公司以及少 数几家是制药企业外,大多数公司的事业整体上看都 相当平凡。他们制造与销售的产品或服务不仅非常普 通,而且与10年前也大致相同(只是数量或价格比以 前高了很多)。这25家公司的记录显示:将企业的市 场特许权最大化或专注于有希望的单一产品,会创造 出极不平凡的佳绩。” 来自投资实践的支持 “事实上,伯克希尔的经验也是如此。我们的经 理人所从事的事业大多都相当普通,但他们所创造的 业绩却很不平凡。这些经理人始终致力于保护公司所 拥有的市场特许权,努力控制成本,基于现有的竞争 优势去寻找新产品与新市场,从不受外界的诱惑。他 们非常努力地工作,不放过工作中的任何一个细节, 不断创造出有目共睹的工作佳绩。” 关于历史与未来的关系,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看法 。为了加深读者对这一节的印象,下面介绍几个我本 人比较认同的观点,它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佐证巴菲特 的看法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历史是时代的见证,真理的火炬,记忆的生命, 生活的老师和古人的使者……如果你对自己出生之前 的事情毫不了解,那么你永远都是一个无知的孩重。 人生如果不是对于历史密不可分的往事回忆,又能是 什么呢? ——马尔库司·图卢斯·西塞罗(古罗马著名政 治家、演说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家) 指引我前进的明灯只有一盏,那就是经验之灯; 帮助我判断未来事物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过去之 事。 P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