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镇(撬动全球经济的重镇)签名版

中国小镇(撬动全球经济的重镇)签名版
作者: 张梦希|责编:尚婧//李楠
出版社: 浙江人民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36.72
折扣购买: 中国小镇(撬动全球经济的重镇)签名版
ISBN: 9787213110887

作者简介

张梦希,复旦大学博士在读,浙江大学硕士毕业。作者调研中国小镇产业发展现状,以“厂花蛋蛋姐”的ID获得全网超过100万粉丝的关注,其中《中国神奇小镇》系列文章及视频内容累计阅读与播放量超5000万次,获得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内容简介

世界钻石与河南钻石 2012 年 5 月,IGI 安特卫普实验室检测了 605 颗钻石。但令人惊讶的是,鉴定人员发现其中的 461 颗,其外部特征和内部基本属性与天然钻石一模一样,只有细节稍有异样。最终,经过极为精密仪器的层层检测,鉴定人员发现这一批钻石在荧光或者氮含量方面和天然钻石有微小差异,最终鉴定为合成钻石。 显然这一批合成钻石是“有组织有规模”地混入天然钻石中的,而且数量惊人,因此引起了整个珠宝界的震动和恐慌。而在这背后,正是人造钻石(现在业界一般称培育钻石)蓬勃发展的一次特写。 其实,这个产业早已有之。经过近 60 年的发展,人工培育钻石的技术也已经相当成熟,尤其是在中国,培育钻石技术、产量一次又一次突破。但由于钻石的鉴定和话语权被西方社会垄断,培育钻石一直无法进入世界舞台。 这时候,钻石圈最大的“黑天鹅”——印度商人——出现了。 当中国钻石行业还在一直努力让国际社会认可培育钻石的时候,印度钻石商可不管这么多。他们迅速发展出了印度玩法:从中国购入大批颜色、净度与天然钻石相同的培育钻石毛坯,在印度加工后直接混入天然钻石里,向全球销售,从中牟取暴利。 从 2014 年开始,在接下来的几乎每一年,我们都可以查到印度有关部门就掺杂混卖钻石进行说明和道歉,可以说每年都是“最困难的一年”。 2013 年,印度商人以假乱真。 2016 年,印度有关部门表示,要惩罚掺杂混淆出售的商人。 2019 年,印度进出口商品贸易委员会再次对相关事件进行调查。 但不得不说,也是这种印度玩法,最终强行把人造钻石推向了国际——因为大批量的流通和鉴定的困难,成功倒逼传统钻石大厂必须要接受人造钻石。然而,这背后最大的受益者,却还不是印度人,而是中国河南的一个人造钻石小镇。 一、压机一响,黄金万两 让我们回到故事最开始的时候。 其实最初,中国人并没想过制造人造钻石,反而对人造金刚石感兴趣。1953 年,“一五计划”开始实施,其基本任务是为国家工业化打下基础,举全国之力发展工业。其中一个重点项目就是在各地筹建砂轮厂。但马上大家就遇到了大问题:缺乏人造金刚石。人造金刚石作为超硬材料,在磨具行业是核心原料,号称“工业牙齿”。有了超硬金刚石,几乎可以加工世界上所有的已知材料。 因此,金刚石被广泛运用到基础建设、汽车、新能源、半导体、精密器械等行业,对于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天然金刚石的形成属于老天爷赏饭吃,而我国在金刚石天然资源方面储量有限,更是远远满足不了开采需求,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只能从刚果进口金刚石、从苏联进口人造金刚石。 1960 年,刚果发生了自然灾害,暂时不能生产。而苏联不仅撤回了在中国的专家,也切断了对中国的金刚石供应。当时世界上只有美国、瑞典、英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了金刚石人工合成技术,但都对我国实行了技术封锁。? 在当年,这是至关重要的大问题,关乎中国工业的生死,但研制自己的人造金刚石,又谈何容易? 据中国人造金刚石第一人王光祖老先生后来回忆,当时他们只能仿制苏联设备的外形,但设备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大家都不知道,对于研发人员来说,所谓的合成金刚石技术,还是一片待填补的空白。而有能力填补这块空白的大多数人,都是“非专业”的。以王光祖老先生为例,大学时他学的是分析化学专业,在苏联学的是刚玉冶炼,都和合成金刚石毫无共通之处。 最关键的是,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瑞典和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研究合成金刚石的国家,到真正合成金刚石,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而处在“一五计划”的中国,由于工业刚起步,需要大量金刚石支撑工业发展,实在打不起持久战,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八个字,不是随便说的。 1960 年,研制人造金刚石这一艰巨的任务便落到了郑州三磨所的头上,尽管困难重重,他们依然选择迎难而上。只有设备空壳,他们就自己从零开始研究,翻遍国内外所有可以找到的资料,逐个分析,总结经验公式和石墨金刚石平衡曲线,不仅完成了任务,还写出了《人造金刚石合成工艺理论基础》和《人造金刚石合成工艺实施方案》,两书至今仍是业界奠基之作。 缺乏“专业人才”?那就合理分工,利用多学科的联合优势攻关,在这个攻坚团队里,大家都拥有一个信念:我们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只要祖国需要,一切服从安排。 时值“三年自然灾害”,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压力折磨着每一个人,但无人轻言放弃。国外虽然对我们实行了技术封锁,但他们的成功经验恰恰说明合成金刚石并非是痴人说梦、不可实现之事。 在中国人造金刚石第一人王光祖老先生的带领下,大家经过失败、改进、再失败、再改进的艰苦探索,终于在1963 年12 月 6 日夜晚迎来曙光。 在一组方案编号为“32”的试验中,合成棒中终于出现了闪闪发亮的晶体,一千多个日夜的心血没有白费,它刻画玻璃的清脆声音向世人宣告,我们成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成为继美、苏等国之后第五个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我们取得了第一场反封锁的战役胜利。这是何等的荣誉和自豪!但这,其实还只是第一步。 人造金刚石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制造金刚石的机器,如果这个机器不能实现自主生产,那么就不算真正掌握了这项技术。 当时国际上普遍采用两面顶压机,来达到合成金刚石所需要的高温高压环境。两面顶年轮模具发展较早,成熟度高,所以一直是合成金刚石的首选。而我国第一颗合成金刚石也是在两面顶压机上做出来的。 但是,两面顶压机技术门槛高,年轮模具中的压缸寿命短、进口成本太高,要想让生产全面开花,财力实在无法支撑。 此时,就体现出我们中国人的伟大智慧了——比起模仿,我们要的是超越。 谁说世界上合成金刚石只能用两面顶压机,钻石千面,多面加压,不是更有利于晶体生长吗? 于是,三磨所又派出了王光祖老先生以及余志超、李进保等人一起去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去联合攻关。 又是一次 500 天的艰苦奋斗,在实现理想和现实试验的拉锯中,我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打击,如何让压机同步、对中, 避免“放炮”,高压油管的密封与拉断、电磁阀乱跳等问题,都在阻挠着我们前进。但正是无数次的失败,让我们离成功更近。 1965 年,我国第一台六面顶压机完成了安装、调整和试车,一次成功。相比于两面顶压机,我们自主研发的六面顶压机可谓是性价比超高的六边形战士,它模具简单,操作方便,而且生产成本低,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比二面顶好用、便宜!当时,三磨所的领导亲自去济南看望他们,并给他们每人做了一碗烩面。 这台六面顶压机一直“服役”到 1995 年,即“工作”了 30 年才“退役”,其间获得金刚石实验产品约 150 万克拉(ct.)。 150 万克拉金刚石是什么概念呢?当时,1 克拉金刚石大概 32 元人民币,一台六面顶压机一天能生产 300 多克拉金刚石,折合 1 万多元,所以又有“压机一响,黄金万两”的说法。就连王光祖老先生也表示,自己当时一个月工资 60 元,只能折合不到 2 克拉金刚石。而更重要的是,在20世纪 60 年代,这台新出炉的六面顶压机是国外两面顶压机效率的 20 倍。至此,中国开始成为超硬材料生产的又一个中心,从进口国成为出口国。而中国造的六面顶压机后来还出口到全球各地,包括美国、日本、俄罗斯等。所以,这台顶压机又被称为“功勋压机”,并在 2020 年 9 月被国资委列入我国机械制造业工业文化遗产。这是一台中国机器可以获得的最高荣誉。 世界上第一个合成钻石诞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一家名为 ASEA 的电气公司领导研发小组在 1953 年成功合成出了金刚石微晶。但当时他们的目标是研制大颗粒金刚石,所以即便合成出了金刚石微晶,这项研究在他们看来也是失败的,于是就没有申请专利。第二年,这项荣誉被美国人抢走。 1954 年 12 月 16 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成功研发出人造金刚石。1998 年,俄罗斯成功合成出无色合成钻石,只是钻石的净度不太好,价格也很高,卖不出去。直到 2015 年 5 月,俄罗斯 New Diamond Technology 公司用六面顶压机生产出了合成钻石,成为 HPHT 技术生产合成钻石成熟的标志,而他们所使用的核心机器六面顶压机,就是中国的产品。 在发现合成钻石的巨大市场之后,中国已连续 17 年成为世界上的最大的合成钻石生产国,而且近几年中国的合成钻石产量已高达全世界的 90%。更令人惊奇的是,这还只是在中国的合成钻石神器——六面顶压机在没有全面开机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 根据《中国黄金珠宝》的数据,中国现在有 7000 台六面顶压机,而开工的只有 2000 台。如果马力全开,产能将是非常可怕了。其实天然钻石原本的库存并不少,只因捂盘才被卖出天价,而这原本就是一场营销骗局。所以造出人造钻石,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如何卖出去才是问题的核心。 二、钻石恒久远,两颗永流传 相信所有人都听过这句著名广告词“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广告成功地把钻石和永恒的爱情画上了等号,成为一段婚姻开始的必需品。这也是钻石被包装的最成功、最美丽的神话。其背后推手,就是以戴比尔斯为首的西方钻石巨头。他们垄断了钻石的产地、产量和评级权,除了严格控制产量、建立价格同盟之外,还拥有一些所谓权威的钻石评级机构,即根据克拉重量、色泽、净度、切工等,制定了一套叫作 4C 的评级标准。? 根据这套 4C 评级标准,他们决定了一颗钻石的价值,也决定了你的钱能够买到一颗怎样的钻石。一颗评级为中上等品质的 1 克拉钻戒,价格大概是 10 万到 16 万元左右,而高品质的钻石,价格能到 20 万。 由此可见,“钻石恒久远,一颗就破产”才是大多数人的心声。于是,市场上开始出现很多钻石的“代餐”,比如锆石、莫桑石等,与钻石极为相似,价格却低到尘埃, 1 克拉品质好点的锆石也就几百块钱。但是,锆石、莫桑石无法撼动钻石的评级,也无法取得与天然钻石一样高贵的身份,天然钻石仍然有自己的护城河。 所以,人造钻石想要把自己卖出去,就必须破除钻石神话,让“钻石恒久远,两颗永流传”。在这点上,人造钻石分了三步走。 第一步:成长为比完美更加完美的钻石 锆石、莫桑石无法和钻石平起平坐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们的成分不同。但是人造钻石的外部特征和内部基本属性,与天然钻石是一模一样的。用专家的话来说,二者的区别就好比“河里的冰”和“冰箱里的冰”一样。 其实,冰箱里的冰,无论是克拉重量、色泽、净度和切工,都能达到天然钻石的级别。因为人造钻石毕竟是人造的,有很多可以灵活调整的空间,所以不管是 4C 还是 8C,都能完美达到,甚至在净度上还优于天然钻石。 从环保和人道主义的角度讲,人造钻石也优于天然钻石。 它不需要破坏地表环境,更不需要上演“血钻”里的绝望、冲突、斗争和流血,它的一切都发生在实验室里。 可以说,当今世界上,能打败钻石的也就只有钻石了。 最关键的一点,人造钻石在价格上大大优于天然钻石,仅为后者的三分之一。有了这个基础,人造钻石获得消费者和厂家青睐,也就不再是空中楼阁。 第二步:讲好属于自己的故事 自从开启了疫情时代,大家都从“报复性消费”中清醒了过来,花钱不再随性,消费讲究高性价比。而像钻石这种锦上添花的珠宝,大家也不再被营销手段诱导。 相比之下,我们的人造钻石就“实在”多了。它踏踏实实就讲好一个理念,钻石并不和爱情画等号。它作为一种珠宝,完全可以按照每个人的喜好去购买,而它负责提供和天然钻石一样的品质和更具优势的价格。 贝恩咨询报告显示,中国和美国消费者购买钻石悦己消费意愿占比达 46%和 29%,且持续提升。可见,人造钻石开始打动更多人的芳心,但围绕天然钻石产业链形成的西方利益集团,显然不会愿意把这块蛋糕拱手让人。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尽管人们愿意购买,但人造钻石一直无法进入主流市场——即使给了鉴定机构足够的钱,人造钻石出证书也需要排队一个月以上。而且他们出具的证书,常常只是写着“合成钻石”标的粗略的级数,不像天然钻石一样按标准分级,歧视意味非常显然。 中国珠宝行业对这种情况也很了解,但想要破解,也并非一朝一夕。但是,在印度钻石商人刁钻角度的“助攻”下,人造钻石进入消费者的视野,越来越被大众熟知,进而成为西方巨头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 第三步:擒贼先擒王 2018 年 9 月 12 日,中国的上市公司豫园股份发出了一则有趣的公告,出资 1.088 亿美元投资收购比利时国际宝石学院(简称 IGI)80% 的股权。 作为世界权威的宝石鉴定机构之一,国际宝石学院能够为钻石提供精确的 4C 评级,并出具钻石证书。而在那之后,钻石行业原本的格局开始逐步松动,针对人造钻石的利好消息层出不穷。 现在已经被中国收购的国际宝石学院首先开始像天然钻石一样,给合成钻石出具详细的分级证书,这使得他们在合成钻石鉴定证书量达全世界第一,给原本的鉴定机构老大 GIA 造成很大压力。 2015 年,国标准化组织 ISO:18323 针对合成钻石做出明确规定,要求使用“实验室培育钻石”(Laboratorygrown diamond)或“实验室制造钻石”(Laboratory-created diamond)来作为正式名称。 这是因为“合成钻石”或“人造钻石”,经常给人一种造假的感觉,而“培育钻石”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个更加友善的措辞。 2017 年,施华洛世奇(Swarovski)已经在北美地区正式开售培育钻石品牌 Diama。 2018 年,联邦贸易委员会修改了“钻石”的定义。 而是根据市场的变化,最终版指引从钻石定义里删去了“自然”这个词,因为实验室制造的,与开采的钻石具有相同光学、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产品,也是钻石。 也是在这一年,原本一直不承认人造钻石的巨头戴比尔斯,直接“打脸”推出了自己的人造钻石品牌Light Box,表演了一下什么叫能屈能伸。但实际上,戴比尔斯有一个老奸巨猾的新算盘:自己做一个人造钻石品牌,把人造钻石的价格压低,把它定死在低价位,无法对现有的天然钻石体系造成冲击。 钻石领域一场新的腥风血雨之战,正式拉开序幕。 三、河南柘城,实现克拉自由 戴比尔斯的人造钻石品牌 Light Box 推出的核心理念是:人造钻石“只做饰品,不做婚戒”,即人造钻石不适合在重要场合佩戴。显然,他们想要通过建立钻石领域的鄙视链,来维持天然钻石的优越感和高溢价。 而当初他们用于垄断天然钻石的那些手段,现在其实也完全可以照搬过来—— 第一步,先控制矿脉,压缩产量,强行制造“稀有”假象; 第二步,在行业内建立同盟,约定价格,一致对外,造成钻石是全球统一价的假象。表面童叟无欺,实质是“收割韭菜”。 的确,他们这一套,既然可以用在天然钻石上,一样也可以用在人造钻石上。只是看戴比尔斯的洗脑能力,能否让行业里的人形成这种黑暗“默契”了。 但是这一次,不一样的是,中国人来了。中国制造凭借着强大的工业力,已经在戴比尔斯的不可一世的商业版图上撕出一个缺口。在这个打开缺口的路上,那座闪闪发光的河南小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业界盛传着这样一句话:“世界钻石看中国,中国钻石看河南,河南钻石看柘城”。 可以说作为河南商丘下辖的小县城,柘城存在感非常弱。其名字来源于柘城有名的柘树。柘树可以用来提取黄色染料,皇帝衣服的专用染料。新中国成立以来,柘城是贫穷的传统农业大县,没有近城优势、企业带动和工业基础,搞活经济可谓是难于上青天。 不过,命运的机缘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妙。还记得 20 世纪 60 年代时,郑州三磨所接受指示攻坚“人造金刚石”这个超硬材料吗? 后来他们所还按照国务院指示,负责传授推广人造金刚石生产技术,当时接收实习人员 300 多人,也创立了我国最早一批金刚石生产企业。这也是我国人民所拥有的高格局,倾尽全力传授技术,造福全国工厂。 于是,从1985 年—1993 年,仅在河南,就先后建立起15个技术或资金入股的联营厂,奠定了河南在超硬材料的地位。小小柘城也嗅到了命运馈赠的礼物。 柘城县积极动员优秀的技术人员回乡创业,兴办乡镇企业。柘城县邵园乡冯堂村人冯金章正是在这一机缘下从郑州三磨所辞职,在柘城创办了邵园金刚石厂,回馈家乡。 虽然他的金刚石厂没有成功,但作为人造金刚石界的“黄埔军校”,它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工人。如力量钻石的创始人邵大勇就曾经在这个工厂工作,现在力量钻石已是上市公司。地处长葛的黄河实业公司也和郑州三磨所合作,成立了黄河旋风,如今是中国最大的人造金刚石、培育钻石企业之一。 不过,钻石这种装饰性质的宝石,其实只是金刚石行业最不重要的一种用途。金刚石属于超硬材料。柘城,虽然因人造钻石小镇广为人知,但它更确切的名字应该是:中国超硬材料小镇。 超硬材料企业的产品可以细为三大板块:除了培育钻石之外,还有金刚石单晶和金刚石微粉。柘城目前拥有金刚石微粉及制品和相关配套企业 62 家,同时还拥有一大批金刚石超硬材料知名企业。 小镇金刚石年产量 25 亿克拉、微粉年产量 58 亿克拉,目前已达到 9 大系列,180 多个品种,年产值达 150 亿元,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随着技术发展和产能增加,人造金刚石的价格已经从 1965 年的每克拉 30 元降到现在的每克拉 0.3 元。 把人造金刚石打成白菜价,可以说河南人功不可没。 并且河南的超硬材料产业链,其实是涵盖了整个产业的上中下游,包括原材料、生产设备、制作工艺。在这个领域,河南人掌握多种核心技术。比如最关键的生产设备六面顶压机,直到现在仍然主要由中国生产,每台价格在 70万—100 万左右。 这些年,柘城依然坚持着“产业要发展,科技是关键”的理念,大力扶持科技创新。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小小的柘城,如今也有撼动世界的力量。可以说河南柘城的崛起,是中国在关键技术自主研发创新的一个缩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它打破西方垄断天然钻石的局面,暴打钻石消费主义,另辟蹊径,抢占了培育钻石市场先机,弯道超车。 国家火炬计划超硬材料产业基地首席专家王秦生说:“如果说磨具处在发展前期,相当于上午 10 点钟的太阳,那么刀具可以说是八九点钟,线锯大概是早晨 7 点钟。而超硬材在光、电、声、热等领域的功能性应用,则是处在黎明前的阶段。”作为黎明前产业,柘城超硬材料及其制品行业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2020 年,资深珠宝人张栋的《中国钻石革命》一书出版,他在里面做了让人震惊的十大预测: 第一条:1 年之内中国将紧随美国出现大量合成钻石销售终端。 第二条:2 年之内中国将全面接受将合成钻石更名为培育钻石。 第三条:3 年之内中国将全面攻克所有限制合成钻石大规模商业生产的技术。 第四条:4 年之内中国将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合成钻石生产基地。 第五条:5 年之内中国将产生全网络控制的 CVD 合成钻石智能生产厂。 第六条:5 年之内中国的主流珠宝品牌将全面销售合成钻石。 第七条:6 年之内中国将产生世界级的合成钻石跨国品牌。 第八条:8 年之内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合成钻石生产国。 第九条:10 年之内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合成钻石消费国。 第十条:10 年之内合成宝石级钻石将占据中国宝石级钻石消费总量的半壁江山。 其中,他预测的:6 年之内中国将产生世界级的合成钻石跨国品牌,10 年之内合成宝石级钻石将占据中国宝石级钻石消费总量的半壁江山,很可能会提前出现。 2 年过去后,十大预测里的前两条都已经完成了,更多利好消息也在不断传出。 国内一线珠宝品牌豫园推出了自有培育钻石牌品牌“露璨(LUSANT)”,释放了头部珠宝品牌进军培育钻石的信号。 2022 年 5 月,印度培育钻石裸钻出口同比增长 137%,创下历史新高。 6 月 16 日,我国 A 股培育钻石板块持续拉升,力量钻石涨幅超 7%,四方达、沃尔德、黄河旋风等跟涨。 柘城点石成金的奋斗历程,再次证明了这古老璀璨的钻光不只能在南非闪耀,也能在华夏大地化身为最美丽、最锋利的钻光。曾经,这钻光划开了中国工业发展轰轰烈烈的序幕,如今它也将打开培育钻石的光明未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每一声机器的轰鸣,都是中国工业的缩影。我们都听过许多大国崛起的故事,却经常简单地归因于军工、科研。殊不知,在中国飞度发展的背后,是上千个工业聚集区做为它的骨骼,成千上万努力奋斗的中国人组成它的血肉。一个个小镇,虽然没人听过他们的名字,但作为一个中国工业的缩影,他们震撼了世界! ——知乎盐选 中国的特色小镇今天已经走出了与欧洲不同的路线:它们不只是旅游文化的载体,往往还是中国制造业的一个个节点,一个小镇可能就是一个细分产业,其收入可能超过一些国家全国的岁入,在一些领域内甚至做到世界占有率第一,但那里依然环境优美、景色宜人。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