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手足(吴克敬散文选)/作家文库系列
作者简介
吴克敬,陕西省扶风县人,西北大学文学硕士。现供职西安市文联,近年共创作小说、散文、随笔近200万字。出版了《渭河五女》、《碑说》、《俗人散文》、《状元羊》等十三部作品集,作品多被《小说选刊》《新华文摘》《散文》(海外版)《读者》《散文选刊》等转载。2002年起至今,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花城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所编年度优秀散文、随笔选,都有本人作品入选。《手铐上的兰花花》、《七彩哈达》等作品正在拍摄电影。1989年获庄重文学奖,2008年获冰心文学奖。
内容简介
对于国人而言,通常情况下,果岭还是个略显神秘的地方,换而言之 ,也就是说,在我们国人之中,谁又能潇洒地游走在果岭之上? 毋庸讳言,能上果岭的人,自然是一些事功高标的有闲之人了。当然 ,还有一些别有所求的人,如我认识的几位球友,就把神秘的果岭,当作 了人生的一个大课堂,他们所以游走在果岭上,健身养性是一方面,重要 的是,他们在挥杆之余,还有交流,这个交流不是一般意义的,有高贵的 情感融合,有深远的思想碰撞。我欣幸忝列他们之中,亦然上了果岭,与 他们一起游走了几个日头,既有眼见,并有耳闻,发现他们的交流是广泛 的,是有益的,那种炽热的情感,让我顿然觉悟,他们不仅是一群行业上 的成功人士,更是一群心有所思、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学人。于是,我 就只有敬仰着他们了。 时间是去年的深秋,地点在南国的广州,几个在清华、北大和香港大 学深造的人,相约来到这里,他们是陕西的陈维礼,云南的赵廷波,山西 的韩六平,辽宁的桑杰男,以及广东本土的祝克明,此外,从他们一路上 的念叨里,我还知道有位重庆的宋春梅,这可是名实相符的一个豪华团队 了,谁的身后,都有一家甚至数家红红火火的经济实体,他们上了果岭, 能只是一场风平浪静、波澜不惊的游戏吗? 显然是不能的。 我知道,认识他们是要费些眼光的。我有这个眼光吗?和他们走在一 起,不到果岭上来,我是很不自信的,觉得他们的文质彬彬,他们的礼貌 周全,我是不能很好地认识他们了。可是上了果岭,情况变得大不一样, 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自信我有这样的眼光,也有这样的心态,我是能够 认识他们了,而且还能确定,通过认识他们,使我亦能成为他们的朋友。 挟着风、裹着电地挥杆,在高尔夫球场的发球区,划出一道美丽的弧 线,接着又是一道,一道又一道,我举着照相机,把他们矫健优雅的身姿 ,凝固在我的照相机镜头里了。 此一时也,我的神思该是恍惚的、疑惑的,我照相机镜头里的他们, 像是从一片竹林里走来的贤者,十分的浪漫,十分的洒脱。挥动的球杆, 每完成一个漂亮撞击,我的眼前,就有一枚叫作高尔夫的白色小球,腾空 而起,牵动着我的眼球,向前,向前……一直向前,向前到一片幽深的竹 林呢! 竹林,那片永远葱茏碧青的竹林啊,应该是我们民族文化记忆中,最 为绚丽迷人的一个去处了。 这片竹林生在中原故土的山阳,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修武县西北方向 ,是在一千四百年前的晋朝之初。此处偏在太行山的南面,能够生出一片 竹林,该是很难得了,偏又有幸邂逅了一个叫嵇康的人,因为嵇康的不平 凡,这片竹林也就变得不平凡了。家在谯郡,亦今安徽省亳县的嵇康,迁 居这片竹林,不知是怎样的一种机缘,我是不好猜想的,总之,他到这里 来了。他这一来,像是在竹林里竖起了一面旗帜,就又引得阮籍、山涛、 刘伶、阮咸、向秀、王戎都到竹林里来了。他们几个人凑到一块,不成想 ,就给我们的文化史凑出了一个现象,也就是我们吊在嘴上羡慕不已的魏 晋风度。 而且是,他们几个人,以嵇康为代表,就在这个让人羡慕的文化史上 ,贴上了一幅自己的标签,亦即“竹林七贤”之所谓也。 历史已有定论,魏晋风度是一个群体现象,其中有一大群的政治家, 一大群的雄辩家,一大群的阴谋家,以及一大群的文化精英。我所崇尚的 “竹林七贤”,毫无疑问,都属于文化精英的范畴。他们七人中,是贵族 的,就有贵族的派头;是布衣的,就有布衣的风采。而且绝不因为贵族、 布衣之分,就坐不到一起来,恰恰相反,他们一开始便毫无芥蒂地坐到了 一起,并且共同度过了一段蜜月般的甜美日子。如不然,也便没有了“竹 林七贤”这个让后人津津乐道的群体文化现象了。 那么,让我们回顾 一下“竹林七贤”,看看他们在那片竹林里,究竟是怎样地快活着了。 七人当中,是有几个豪饮者,也有几个精通音乐的。像阮籍、阮咸、 刘伶等几人,就都特别好酒,见酒几乎都要醉到忘命。但他们三位的酒量 都不如山涛,据说山涛一场酒喝下来,没有八斗就难过瘾。酒酣耳热之后 ,他们又该干什么呢?自然是要歌舞了。就像今天的好哥们,在酒楼饭店 里一顿大吃大喝后,相扶相携去唱卡拉OK一样,相聚在世外桃源般的竹林 里,且歌且舞了。他们都是人杰,即便不是特别精通音乐,却也是有自己 独特的一手。譬如嵇康,他是公认的弹琴大师,而阮咸不大弹琴,却被世 人尊其为“神解”,也就是说,他对乐舞的感知能力,却是超乎想象的强 大。发展到大唐时期,为乐舞行里人所敬慕,创制了一种器乐,就用了阮 咸的名字来命名。 竹林聚会,持续了二十年之久。我查检了一下史籍,发现从嵇康弱冠 之年就开始了,先是三贤,而后五贤,最后为七贤。可以说,他们相聚在 山阳的竹林里,一个一个,活得都是那样地特立独行、精彩夺目。但在今 天的人看来,似乎觉得他们又有点儿放浪形骸,愤世佯狂。我想,这是不 好怪罪他们的。他们所在的时代,只有自然生长的竹林,而没有如今人工 化了的果岭。我这么提出问题,不是说自然生长的竹林不好,也不是说人 工化的果岭就好。我想说的是,自然生长的竹林和人工化的果岭都好。当 然,这个好与好是不一样的。例如果岭的好,对走到这里的人,有着许多 制度上的约束,穿什么鞋,穿什么衣服,都不能由了自己,唯如此,才像 一个果岭上的人。而在晋时山阳的那片竹林里,就没有这样的约束了。但 这又有什么妨碍呢?因为我所认识的陈维礼、赵廷波、韩六平、桑杰男、 祝克明、宋春梅他们,从灵魂和感情上是暗通着山阳旧时的那片竹林,以 及竹林里的七贤的。 所以暗通,与物质没有多少关系,纯然精神意义的东西。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