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分析(精)/走进自己系列

自我分析(精)/走进自己系列
作者: (美)卡伦·霍妮|责编:施胜娟|译者:霍文智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
原售价: 49.90
折扣价: 29.50
折扣购买: 自我分析(精)/走进自己系列
ISBN: 978756828195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自我分析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几乎所有精神分析师都会有这样一个共识:精神分析 进展的速度和成效,与患者的“配合”程度成正比。这里 的“配合”,并非是指患者会毕恭毕敬地被动采纳分析师 提出的任何建议,或者自觉自愿地把自己的状况和盘托出 ——即使大部分来诊所做自我分析的患者,最终都会发觉 并且承认坦言内心是非常重要的。我所说的“配合”,指 的是患者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这种表达几乎是无意识 的,就像作曲家会在创作时无意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一 样。一旦自身因素导致情感的表达受到阻碍,那么作曲家 必定无法进行创作,无法产出任何作品。同样,即使患者 迫切地渴望与分析师密切合作,但如果他在努力的过程中 遭遇“阻碍”,那么最终必定无法取得任何好的结果。只 有当患者能够经常自由地进行自我表达时,他才会具备解 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他与分析师的配合分析才会更有成 效。 我经常告诉我的患者,分析师只是他们的指路人,就 像在攀登一座险峻的高山之前,分析师只会提出建议—— 哪条路更好走,哪条路容易出危险——这才是最理想的情 况。更确切地说,虽然分析师也曾亲自攀登过高山,但是 每个人所面对的高山是不同的。因此,最重要的是患者自 己的心理活动和创造力。自我分析的时间长度和效果,取 决于患者自己的建设性心理活动,这绝非夸大其词。 当患者的状况不太好时,分析治疗就会因为种种原因 而被迫中断或终止。患者和分析师肯定不会对这样的结果 感到满意,但这样的情况却往往能够揭示出患者心理活动 的重要意义。如果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双方都没有继续 进行精神分析,但患者的状况却出现了持久而稳定的改 善,那么他们通常会对此感到惊喜。如果分析师经过详细 的调查,发现患者所处的环境中并不包含这种改善的诱 因,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其界定为分析治疗的一种滞后效 应。这种滞后效应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很难解 释清楚。 患者通过之前的精神分析,或许已经具备了精准的自 我观察能力,因此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确存在心理障 碍,或者以前未曾发现的一些新问题;又或许,患者原先 可能会把分析师提出的建议当作对他的侵犯,然而,当他 具备了强大的自我观察能力后,他反而可能会将这些改善 归功于自己;又或许,患者的问题是喜欢把别人踩在脚 下,那么他可能会阻止分析师从成功的治疗中获得满足 感。因此,只有当分析师离开他的舞台,患者的状况才会 好转。最后,需要牢记的是,滞后效应在生活中非常普 遍。比如,我们很可能在一场谈话结束之后很久,才真正 体会到某个笑话或者某句评论的具体含义。虽然以上列举 了各种不同的解释,但它们都意味着患者内心经历了一些 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或者说,患者并没有刻意地进行这些 心理活动。 我们知道,患者有时候的确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进行 某些心理活动,甚至是有意义的指向性活动。我们都曾经 梦到过一些有意义的情境,甚至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