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飞荷舞
作者简介
田家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浙江省青少年作家协会名家导师、浙江省优秀阅读推广人、湖州市文艺家领军人才,现任湖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长兴县作家协会主席。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栀子花开》、长篇报告文学《江南小延安》、小说散文集《美丽的诱惑》《亲爱的作文》《作文秘笈》等七部,《56万》等电视剧九部。其中《江南小延安》获浙江省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长期从事文学辅导和少年作家培养工作,任浙江文学院长兴少年作家培育基地和长兴少年作家学校首席主讲,其执教的少年作家班学员中有四人获省市高考状元,十人获“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奖。
内容简介
青姥塘水下的秘密 太湖西南岸的长兴人与 龙有缘,他们是龙的创造者 和智慧的舞龙人。长兴城中 心有一座葱郁雅致的龙山; 长兴的太湖边,有一个总投 资250多亿元的梦幻般的全 球超大型旅游综合体——太 湖龙之梦;在长兴,被列人 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的龙就有八条,当然,长 兴还诞生了一条蜚声中外、 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龙 ——百叶龙。 1978年4月的一个中午, 阳光很温暖,长兴县文化馆 编印的散发着油墨芬芳的蜡 纸刻印文艺刊物《红雨》新 鲜出炉。文化馆简陋的排练 大厅里,传来阵阵为百叶龙 舞蹈伴奏的鼓点声。不久前 ,文化馆接到了携百叶龙去 嘉兴地区参加比赛的通知, 他们正在组织舞龙队员抓紧 排练。 长兴县文化馆那时还在 解放路上。新中国成立前, 文化馆所在的这块地盘属于 城隍庙,城隍庙拆除后,在 这块弹丸之地上先后建起的 前后两幢平房中,有长兴县 文化馆、长兴县图书馆和长 兴县博物馆三个单位。在相 当长时间内,这里是长兴名 副其实的文化中心。 后来,在两幢平房后造 起了一幢三层的家属楼,不 久,两幢办公建筑的东侧又 造起一幢三层的办公楼。再 后来,拆了前面的平房,造 起了一幢两层的图书馆用房 ,那是20世纪80年代末的 事情了。 在向更大的空间发展之 前,老城隍庙地盘上文化馆 的面积只有约500平方米, 其中有一个排练厅,一个书 画展览厅,还有三四间办公 室。图书馆更加简陋,不到 200平方米,藏书不过两万 册,那时候的借书证像粮票 、布票一般稀缺,一本证每 次只能借一本书,而且七天 内必须归还,如果你不还, 下次就不能再借书了。博物 馆在三个馆中的面积最小, 只有100多平方米,受条件 限制,办公、展厅和库房只 能合在一起。经常会有一些 淳朴的长兴农民在造房子挖 地基时挖到金银器、玉器、 青铜器、钱币等,特意从乡 下赶到县城,坚决要把宝贝 无偿捐给博物馆。 1984年,我当兵回来后 被分配到文化馆创作室工作 。当时,改革的春风正席卷 大江南北,因为文化馆编印 的内部油印刊物《红雨》已 停办一段时间,这一年我着 手创办了文化馆第一张用铅 字印刷的《紫笋报》,一年 出刊六期,到年底再出一期 《紫笋》增刊。《紫笋报》 创办之初在长兴印刷厂用普 通白纸印刷,为了追求品质 ,后来专门送到牛头山长广 报印刷厂用新闻纸印刷。在 80年代的文学狂热时期,《 紫笋报》编辑部平均每天能 收到100多篇来稿。当时, 能在《紫笋报》上登一篇文 章,和现在上一次省级报刊 所获得的“多巴胺”差不多。 1978年4月出刊的那期《 红雨》上,刊登了一篇题为 《百叶龙》的民间故事,令 所有人读后浮想联翩。这个 故事除了向我们展示百叶龙 的神奇,还传递出一个确切 的信息:百叶龙最早是从长 兴县林城镇天平村的青姥塘 中席卷一身荷叶荷花腾空而 起的…… 我第一次真正踏上寻访 百叶龙故乡的道路时,已是 1998年的秋天,当时,进 村的道路依然很原生态,其 中有一段路如老龙伏地,曲 折而蜿蜒,凸于路面的顽石 犹如龙之鳞片,坚硬无比。 我乘坐的农用三轮车行 走在这条路上,有点像小舢 板在大海的浪尖上航行,令 人眩晕。但这并没有妨碍我 探访百叶龙的兴致。 下车后我发现,村子风 景很美丽,青姥塘的风情很 雅致。 没有文化的风景,在人 们看来只是工匠的画作。那 些在文化土壤里生长出来的 风景,才是真正的耐人寻味 的艺术珍品。 青姥塘占地280亩,尽管 没有太湖的浩渺宏阔,但自 有其清新脱俗的美丽,甚至 还有一丝神秘之感。塘边的 茅草随风摇曳,黄金般的阳 光在吹皱的水面轮廓中闪烁 。虽然我没有像鱼一般潜入 塘底去一探水中的秘密,但 分明能感受到有很多快乐的 肥鱼壮虾在水中穿行,或许 水下还生活着一种长长的不 为人知的生物。 时至深秋,早已过了赏 荷的时节,但我从老绿的荷 叶中依然可以感受到盛夏时 青姥塘那碧叶连天、粉荷招 展、蝴蝶翻飞的美景。 站在青姥塘边,我眯着 双眼,让贫瘠的想象竭力复 原那个民间故事所描绘的摄 人心魄的瞬间:在很久很久 以前,年幼的百叶龙就悄悄 藏匿在这片荷叶丛林中,喝 着母亲鲜美的乳汁慢慢长大 。后被一个不明真相的老汉 一刀断尾,千钧一发之际, 得到了一只蝴蝶的帮助。最 终,百叶龙披一身水珠、荷 叶和粉色的花瓣,呼啸着直 上云霄…… 关于百叶龙的美丽传说 发生的具体年代尽管已无法 考证,但故事的发源地可以 确信就在青姥塘周边两公里 范围之内。百叶龙是由长兴 天平村的村民创造的,或者 说是在天平村村民的手里复 活的。他们为这条龙的再生 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 们的名字是:姚申福、姚申 林、王长根、赵顺风、唐景 源、赵金苟、王秋如、谈春 根、沈梅生、洪荣芳、张再 新…… 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