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与抉择(转折关头的中国共产党人)

初心与抉择(转折关头的中国共产党人)
作者: 编者:北京日报纪事采写组
出版社: 人民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初心与抉择(转折关头的中国共产党人)
ISBN: 9787010197623

作者简介

北京日报《纪事》采写组是《北京日报》为“纪事”栏目于2007年成立的专业采编团队。十多年来,“纪事”栏目已成为《北京日报》的精品栏目,采写大量有影响力且极具可读性的主题作品。编著出版有《寻找英雄:重温一种伟大精神》《共和国震撼镜头:看得见的历史》《星火征程》《旧京图说》《纪事》等书籍。

内容简介

到上海去 1921年6月29日下午6时,长沙。黑云压城,一 场大雨将至。 毛泽东和何叔衡突然向好友谢觉哉辞行,他们 马上要到上海去,至于去做什么,两人只字未提。 毛何两人谢绝了谢觉哉送他们上船的好意,匆匆起 程。后来谢觉哉才知道,他们是要去参加中国共产 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这已经不是毛泽东第一次去上海了。一年之前 ,他从北京返回长沙途中,路过上海拜访了陈独秀 。 1918年夏天,25岁的毛泽东从湖南老家来到北 京,经老师杨昌济的介绍,在北大图书馆做了一名 助理馆员。那时的毛泽东,“恰同学少年,风华正 茂”,有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 侯”的豪情壮志,却也像很多热血青年一样,在迷 茫中寻找着前路。多年后,他对来访的美国记者埃 德加·斯诺说,那时他的头脑中是自由主义、民主 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思想的大杂烩。 在北大图书馆的日子里,毛泽东认识了许多新 文化运动的风云人物。虽然他曾抱怨“他们都是些 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说南方话” ,但也坦言那一时期在李大钊、陈独秀的影响下, 他的思想迅速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 1920年5月,毛泽东第二次从北京返回长沙的途 中,又专程到上海拜访了陈独秀。这是两人的第三 次会面。当时,毛泽东正处于一生中最关键的时期 。他曾给好友写信说,那时“好多人讲改造,却只 是空泛的一个目标。究竟要改造到哪一步田地?用 什么方法达到,自己或同志从哪一个地方下手?这 些问题,有详细研究的却很少。”年轻的毛泽东感 觉,自己像“睡在鼓里”一样。 与陈独秀的会面,令毛泽东茅塞顿开。1937年 ,已经率领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毛泽东对埃 德加·斯诺说,陈独秀谈自己信仰的那些话,对他 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到1920年夏天,他已经成为一 个马克思主义者。 回到湖南后,毛泽东在陈独秀的建议下,与几 个志同道合的同志一起成立了长沙共产主义小组。 小组成员最初只有六人,后来也不过十人。 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回忆说: “苏联共产党是由小组到联邦的,就是说由马克思 主义的小组发展到领导苏维埃联邦的党。我们也是 由小组经根据地到全国,现在还是根据地,还没有 到全国。我们开始的时候,也是很小的小组。这次 大会发给我一张表,其中一项要填何人介绍入党。 我说我没有介绍人。我们那时候就是自己搞的,知 道的事也并不多……” 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骨干人物,除毛泽东外还 有与他一同赴沪参加“一大”的何叔衡。 本书依据历史档案资料,以纪实的手法,叙述优秀共产党人的个体或群体在生死荣辱关键时刻的初心和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