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华文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2.00
折扣购买: “隐匿的汉语之光·中国当代诗人研究集”之 《怀春者的信柬:昌耀研究集》
ISBN: 9787507553741
张桃洲,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新诗研究所研究员,著名诗歌评论家,在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与评论、中国现代文学及思想文化研究等方面卓有建树。主要著作有《现代汉语的诗性空间——新诗话语研究》《“个人”的神话:现时代的诗、文学与宗教》《语词的探险:中国新诗的文本与现实》等;主编《中国新诗总系》《中国新诗百年大典》等。曾获首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入选2011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王东东,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山东大学(威海)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作品入选《中国新诗百年大典》《北大百年新诗》等。曾获北京大学未名诗歌奖(2006年)、汉江·安康诗歌奖(2013年)、DJS诗集奖(2013年)、诗东西青年批评奖(2017年)、后天批评奖(2018年)、徐玉诺诗歌奖(2018年)、周梦蝶诗奖(2018年)。正式出版物有诗集《空椅子》《云》《忧郁共和国》《世纪》,专著《1940年代的诗歌与民主》。与张桃洲共同主编《中国当代诗人研究集》第一辑6卷。 张颖,湖北宜昌人,土家族,首都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任教于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主要从事现当代新诗研究、思想文化研究。
离开想象去感受世界的不是诗人。缺乏或忽略生命经验的介入,诗人的一切感受都难免不是贫困的感受。昌耀充分认识到生命经验在运用想象感受世界时的特殊作用。在感受过程里单纯运用想象,是不易加强感受的直接渗透力的。他依靠经验的动力在可能的场合转变成一种直觉力,从而丰富了自己的感受个性。“窗台,那陶罐被一束鲜花罩住深不可测的渊口。/我见不到渊底的一潭寒水了……/听不到渊底欸乃一声的舟橹了……/嗅不到神农氏从渊底袅袅升起的草药香……”这是《人·花与黑陶砂罐》之三,这里,想象是潜在的,引起人们惊讶的是诗人卓越的直觉力。一般读者看到一束花插在一只破罐里往往会无动于心,一般诗人也只是会发出不和谐之类的感慨而已。然而昌耀感受于此却没有作表面抚摸,经验的启示让他直觉到表象掩盖着的内涵所在,他的心流直接渗透其中。因此,他被惊动并感到沉郁且悲哀了。从整首诗看:首先,他不安于这束象征性的鲜花生存的权利被剥夺,而只徒然地做了生活中短暂的装饰;进而,各种经验混合于一个瞬间,想象开始被直觉替代,他的意识强烈渗透于陶罐,并由此直接到达相去已远的历史底层。当他的心返回现实,剧烈的不幸感已像石头一样压抑着诗人。陶罐在诗人心中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现已被将死的花束所罩。古代文明及一切无以解释的前人精神的奥秘乃至历史,都将因此窒息于陶罐之中而不能为人们所感知了。 社会生活经验和个人生活经验的交流扬弃,深刻了昌耀的直觉力。这种直觉渗透,省去了许多简单的补叙和诠释性想象。心灵可以争取更多的机缘,和生活本质产生暗合。像这种想象潜在其中,注重直觉渗透的诗例,细心的读者可从昌耀作品里找到许多。读者如果陌生于昌耀这种有别于其他诗人的感受方式,对诸如“从所有的器物上我听见逝去的流水/我听见流水之上抗逆的脚步”这样的诗句自然会感到恍惚且不易接受。联想和幻觉在昌耀诗里时有所见,他在感受世界时,从未轻视联想的作用。比如,昌耀在感受现实时,习惯于返回历史,将历史现象和现实现象综合为一体进行感受,这类感受是由准确的联想贯穿其中的。而丰富的历史阅历是诗人展开联想并截取可鉴历史片断的首要条件。《某夜唐城》中,诗人的感受突然从舞而忘情者转移到舞会外那些在唐城恪守了千年的石头人,他们没有“伸胳膊踢腿”,虽“被人搬掉了岩石首级也未尝不忠实于历史”。作如此感受,不仅诗意凝重,也扩大了诗的内涵和张力。 昌耀在感受过程中联想十分丰富,并且在联想中不时地出现幻觉。这种幻觉不为超现实主义理论所规范。它是浸溶在感情之中的理性力量发展到极端时出现的一种特殊精神现象。幻觉的作用并不是消灭理性,恰是发端于理性并到达理性无力企及的人生境界,从而产生强烈的美学冲击力。他的感受的另一个特点是:不局限于时空,注重跳跃和跨越。《斯人》和《旷原之野》明显体现了这一感受特点。昌耀的感受范围广阔,感受对象的转换变更极其迅速,令人感到意外。从神农氏到插花的妻子,从密西西比河攀岩而走的风雨到地球这壁的无语独坐者,在广阔的时空里,诗人的心灵几乎无所不至,而多数读者自我羁绊,步步“脚踏实地”,对一瞬间产生这一时空上的巨大更动不能适应。 总之,昌耀在感受方式上很有独到之处,他十分有力地呈现出一个大诗人才会具备的非凡的感受才力。而昌耀诗之所以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首先在于他具有不同于一般诗人的强烈的感受个性。 本丛书由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著名诗歌评论家张桃洲教授与山东大学(威海)王东东副教授联合主编,第二辑含《昌耀研究集》《戈麦研究集》《池凌云研究集》《骆一禾研究集》《臧棣研究集》《宋琳研究集》六卷本,分别收录了关于昌耀、戈麦、池凌云、骆一禾、臧棣、宋琳等六位在当代诗坛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诗人重要的、最新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被精选、编排为专论、读札、述忆、访谈等部分,多维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梳理和探讨了诗人作品的概貌、对诗人及其作品研究视角的变迁,可借此捕捉到诗人对汉语写作(进而言之即汉语本身)作出的贡献,观察到新诗发展历程的诸多侧面。这是一套有思想、有格调的优秀学术出版物。 本丛书封面由知名设计师白凤鹍设计,内文排版精美,章节设计充满艺术感和文学性,是当代诗歌研究领域的必备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