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顾城

我所知道的顾城
作者: 朱小平
出版社: 金城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我所知道的顾城
ISBN: 9787515503561

作者简介

祖籍山东招远,生于北京。1984年从事新闻工作。中国作协会员、北京作协会员。出版有散文、随笔集《文化名人大写意》、《听雨楼随笔》、《燕台旧墨》、《多少楼台烟雨中》等四部,人物传记《鬼才范曾》、《张大千》、《蒋氏家族全传》等五部,旧体诗词集《朱小平诗词集》、《朱小平韵语》、《朱小平逸兴》等四部。

内容简介

顾城对诗是敏感的。 他很小的时候就爱读童话诗。他的父亲有很多藏书,他识字之后便常 常自己去读诗,像普希金的童话诗《小飞马》,给他带来了无尽的乐趣, 也使他沉浸在童话世界的憧憬之中。他读过不少的童话诗,这也许是顾城 后来写童话寓言诗的渊源?顾城出版过一本《顾城童话寓言诗选》(海燕出 版社出版),这本童话寓言诗选里的主人公几乎都是昆虫和动物。顾城在诗 集的“后记”中谈到:“那时,我读《昆虫记》,知道小虫子很忙,和人 一样,有许多事,有一份生活。它们要过完自己的生活,很努力,可时常 有意外发生——鸡一啄,蜘蛛网一动,一阵雨,都可能中断它们的生计; 或仅仅是小学生放学蹦蹦跳跳,都有可能。虫子太小,不能抵抗外界万物 的变动,倒霉的可能性就无限多。看蝉唱完歌,从树上掉下来,就为它庆 幸,到底唱完了;秋天,蚂蚁把它抬走,一点一点……这就是我对昆虫世 界最不美丽的看法。” 顾城自幼就对昆虫和动物产生了兴趣。他似乎在用诗人的怜悯之心去 看那些昆虫和小动物。他会注意到每一阵秋风把许多的蜉蝣吹到水面上去 ,他开始写诗的时候描述的就是这些小昆虫。那时他的诗是想出来的。他 “想出来”这些诗的时候才八岁。顾城童年时代住在北京西直门马相胡同 《解放军报》社的宿舍大院里,他所上的幼儿园是总政西直门幼儿园,因 为顾工是军旅作家。后来,他所上学的学校叫西直门小学,离家不远,每 天放学回家,他奔跑着回到宿舍大院,跑上曲曲折折的楼梯,跑过长长的 甬道,先推开爸爸房间的门,如果看到爸爸在家,他会喘着气大喊:“爸 爸、爸爸,我又想出一首诗……”小脸红红的顾城会大喘着气把他“想出 来”的诗背给爸爸听。 那些“想出来”的诗都是些什么样的诗呢? 有蚂蚁和瓢虫的私语,有大地和云彩的对话,还有塔松和雨珠的故事 …… 顾工很惊讶,但有时也很担忧——他看到儿子背完诗后,常常会凝视 —一凝视着雨云下忙于搬家的小蚂蚁,护城河里游动的蝌蚪和鱼苗,在屋 檐下筑窝的燕子……顾工发现,他在凝神这些小昆虫和小动物时,瞳仁里 深藏着梦幻——顾工是诗人,诗人的敏感使他发现那纯净无邪的瞳仁里, 似乎还有若隐若现的忧患。一个八岁的孩子有什么忧患吗?他是在忧患那 些小精灵未来的命运吗? 小孩子是非常喜欢小动物的,他们在看到小动物、小昆虫的时候,总 是非常激动、兴奋,充满着喜悦。然而,顾城不是,他也喜悦,但更忧患 。似乎在他那个年龄的思维里,就异常关心着小昆虫、小动物的未来命运 。所以,他会长久地凝视着看似无忧无虑的小生命,他会用他自己“想出 来”的诗抒发着他对那些小生命的热爱,对那些小生命赖以生存的空间的 热爱。小生命们和雨珠、云霞、塔松、水波、阳光……在顾城小小的脑海 里构成了一幅永不磨灭的图画。 顾城小时候不大爱理人,尤其不爱和小女孩说话。顾城有时回家或出 去,常常会借邻居家的那两个门走出去。长大以后顾城还记得那家大人每 天都把地板擦得十分光洁,有时顾城看着那光可照人、一尘不染的地板, 竟有些不忍心走过,他就会脱下鞋子拎在手里,赤脚走过去。有时那家大 人正拎着给地板打蜡的布,或者开始擦,或者已经擦完,眼睁睁看着小小 的顾城拘谨地走过去。那神态顾城记得非常清晰。那一家还有一个小男孩 和一个小女孩,有时也会看着顾城从地板上走过,他们看着顾城,顾城却 从来不和他们说话。 他只对读书和观察小生命们最感兴趣,当然,他不是对所有的书都感 兴趣。尽管他那时喜欢读童话诗,但他并不是为了以后当诗人才读诗的。 他只是喜欢小昆虫、小动物才去读童话诗的。顾城成名之后就说这样的话 :“那时我不关心什么是诗,只想多知道些故事,另外再翻到几页彩色插 图。”顾城在成为诗人之前,受国外诗人的影响很深。他最喜欢的是洛尔 迦和惠特曼。但在童年时代,他恰恰没有读过他们的诗。父亲的书柜里都 有,顾城都发现过,洛尔迦的诗集是放在书柜的最下层,顾城抽出来时, 看见封面上画着一个死硬的大拳头,他马上又把诗集塞回去,他认为封面 上的大拳头太没有意思了。 后来他也发现了惠特曼的诗,他觉得惠特曼的诗很好笑,觉得他是“ 胡言乱语”——当然,顾城是把惠特曼的诗与他所喜欢的童话诗相比较了 。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