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创新系统的运行机理与价值评价--基于中国农村电商的实证研究

包容性创新系统的运行机理与价值评价--基于中国农村电商的实证研究
作者: 王楠
出版社: 清华大学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7.70
折扣购买: 包容性创新系统的运行机理与价值评价--基于中国农村电商的实证研究
ISBN: 978730250996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3章包容性创新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 包容性创新系统的运行机理与价值评价 ——基于中国农村电商的实证研究第3章包容性创新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系统评价是对需要评价的系统,在特定的条件下,按照评价目标进行系统价值的认定和估计,系统评价是系统决策的基础和前提。从系统的视角来看,评价是一种负反馈活动,通过评价发现工作的进行是否达到原来要求,如果出现偏差就要及时纠正。而指标体系(indication system,IS)的构建是研究的基础,是预测和评价的前提。建立研究的指标体系是将抽象的研究对象按照某一特征或者属性进行具体化描述,形成可测度、指标化指标的操作过程。而指标体系就是将相互关联的指标结构化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指标体系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角度进行设计。不同的研究对象,具有不同的指标体系;相同的研究对象,也可以有不同的指标体系。 本研究构建的包容性创新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根据预定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综述了大量的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借鉴国家创新指数指标体系和区域包容性创新绩效的测度指标体系,多次深入淘宝村,实地走访农民电商,与专家讨论,反复修改设计而成,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本章从系统的角度,以包容性创新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为核心,确定7个一级指标,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衍生出表征一级指标的若干二级指标,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包容性创新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3.1包容性创新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包容性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针对包容性创新者微观层面的包容性创新系统的指标体系鲜有研究。国内外关于包容性创新的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定量研究也并不多见,仅有的数篇文献也是研究包容性发展的测度体系,以及国家、区域层面的国家创新,包容性创新评价体系研究。如Ali和Son Hyun提出用社会机会函数来衡量包容性增长,并用模型验证假设。数据来源为马尼拉和菲律宾的居民住房、教育和医疗的相关数据(Ali Ifzal、Son Hyun Hwa,2007),Ali Ifzal,Son Hyun Hwa.Measuring inclusive growth \[J\].Asian Development Review,2007,24(1): 1131.但是该方法仅适用于单项指标的包容性状况评价,例如就业、教育等,不能从总体上评价包容性增长,不够完整和系统。对于创新指标没有涉及,且更不适合评价包容性创新系统的体系。Mckinley认为用综合指标体系评价国家层面的包容性增长水平(Mckinley Terry,2010)。Mckinley Terry.Inclusive growth criteria and indicators: an inclusive growth index for diagnosis of country progress\[R\].Asian Development Bank Working Paper,2010.Klasen强调以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速是否超过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速作为评判包容性的标准,构建了包容性增长的测度模型(Klasen Stephan,2010)。Klasen Stephan.Measuring and monitoring inclusive growth: multiple definitions,open questions,and some constructive proposals\[R\].Asian development Bank,Working Paper Series,2010.包容性增长的精神实质是机会均等,人人共享科技、经济发展带来的收益,中低收入人群不能排斥在外,高收入人群亦不是排斥和超过的对象。同时,包容性增长,除了单纯的经济增长以外,环境保护、人类健康、性别平等、就业机会等一系列问题,都将纳入包容性之中,单纯用收入及其增速来判定包容性增长,没有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而缺乏其完整性和科学性。 国内学者于敏、王小林从社会福利和经济增长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包容性增长测度的指标体系,运用1998—2009年宏观数据测度了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包容度。于敏,王小林.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 测量与评价\[J\].经济评论,2012(3): 3038.高太山等从需求、主体、支撑条件、环境和产出五个维度,构建了区域包容性创新绩效的评价体系,利用国家统计数据进行计算,给出2008—2011年中国各地区包容性创新绩效指数得分。高太山,柳卸林,周江华. 中国区域包容性创新绩效测度——理论模型与实证检验\[J\]. 科学学研究,2014(4): 613 621+592.但是,诸多学者达成共识: 包容性创新的本身是自下而上的创新,是低收入人群本身的创新,或者说是服务于低收入人群的创新,并使他们及其子孙后代受益的创新。从这一点出发,包容性创新定量分析数据的来源,更应该是从低收入人群自身获取的一手微观资料,而非国家层面或区域层面的宏观统计数据,评价体系的指标也需在理论基础上从调研实践中来,确保其信度和效度。 然而,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地区发展不均衡,东、西部地区,内陆和沿海地区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关注生态发展和环境安全,而西部地区仍然集中于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条件和基本生活保障的改善上(崔永华、王冬杰,2011;高太山、柳卸林、周江华,2014)。崔永华,王冬杰.区域民生科技创新系统的构建——基于协同创新网络的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7): 8692.各个区域的发展阶段和需求不同,使可持续包容度呈现出差异 (马文强、任保平,2012;高太山、柳卸林、周江华,2014)。马文强,任保平.包容性增长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经济可持续的视角\[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7): 101108为此,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以中国淘宝村的农村电商为研究对象,构建一套科学、完整的包容性创新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必要而且重要的,不仅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我国政府的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理论依据。3.2包容性创新系统的理论模型 熊彼特在技术创新理论中,提出将实现新的生产要素和新的生产条件纳入生产体系的新组合。容纳了这个新组合的生产体系正是本章所研究的包容性创新系统。更加直观地讲,包容性创新系统的实质是包容性创新投入与包容性创新产出的关系。 根据之前的研究可知,包容性创新系统来源于国家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的变形和具体化。构建包容性创新系统的理论模型的前提,首先要厘清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框架。考虑到创新是从创新概念的提出,到研发、知识产出,再到商业化应用的完整过程,科技部战略发展研究院提出了国家创新能力应体现在科技知识产生、流动和商业化应用的整个过程中,并从该过程的主要环节来构建指标,评价国家创新能力。该方法参考了欧盟国家创新绩效评价的方法,采用了综合指标评价方法。选取创新资源、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五个一级指标作为国家创新指数的评价指标,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2015国家创新指数报告\[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6.借鉴《国家创新指数报告》中对创新型国家的判定依据。区别于传统型国家,创新型国家主要依靠知识创造、知识扩散和应用等创新活动作为驱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2015国家创新指数报告\[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6. 包容性创新的本质是消除贫困,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包容性发展。这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度一致,在构建包容性创新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我们考虑和借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八项目标: 消灭极端贫穷和饥饿、普及小学教育、促进两性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力、降低儿童死亡率、改善产妇保健、对抗艾滋病病毒、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全球合作促进发展。https: //baike.baidu.com/item/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5910475?fr=aladdin.(如图3.1所示) 图3.1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助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提供精准扶贫中国方案。 多层次推行县域电商顶层设计;全方位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可持续 推进城乡融合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