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缪手记(精)](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40131/16/20240131161054909.jpg)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原售价: 158.00
折扣价: 79.00
折扣购买: 加缪手记(精)
ISBN: 9787308194761
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1957年,加缪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加缪的创作以人道主义和人的尊严问题为核心,作品中呈现出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和“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他的代表作品有《局外人》《鼠疫》《西西弗的神话》。
第一本 1935—1937 1935年5月 我要说的是: 人们可能会——非关浪漫地——对失去的穷困有一种 乡愁。那种一贫如洗的生活过得够久的话,就会培养出某 种敏锐度。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儿子对母亲所抱持的那份 奇怪情感,就成了他整个敏锐度’的来源。这种会在各个 最不相干的领域里展现出来的敏锐度,可以通过那些潜伏 的记忆,亦即构成他童年的材质(一种紧紧粘在灵魂上的黏 胶),而获得充分的解释。 由此,心里明白的人会心存感激,并感到良心不安。 同时,通过比较——如果他的环境已经有所转换,会有一 种不再富有的感觉。对有钱人来说,天空——而且还是免 费的——好像是个理所当然的赠品。穷人才晓得去感激它 那浩瀚无垠的恩慈。 良心不安,就必须告白。作品是一种告白,我需要做 出见证。我只想好好地叙述、探讨一件事。亦即在那贫困 的岁月里,在那些或卑微或虚荣的人们当中,我曾经最真 切地触及我所认为的生命真谛。这个光靠艺术创作是不够 的。艺术对我而言不是全部。但至少是个手段。 此外,面对另外那个世界(有钱人的)而感到自惭形秽 、软弱无能和不知不觉流露出来的钦佩景仰,也是重点。 我想穷人世界是一种很罕见,甚至是唯一会把自己闭锁起 来的世界,仿佛社会中的一座孤岛。在这座岛上演鲁滨孙 ,不需要花什么力气。非常入戏的人,连提到咫尺外某某 医生的公寓时,都要说那是“那一边”。 这些全部都要通过母亲和儿子两个角色来表达。 原则上是这样。 要细论的话,就复杂了: (一)背景。街区及其居民。 (二)母亲及其事迹。 (三)母子关系。 如何收尾。母亲?末章儿子在乡愁中体认到了母亲的 象征价值?? 让·格勒尼埃:我们总是瞧不起自己。而贫、病和孤 独:我们意识到了我们的永生。“我们总是必须被逼到走 投无路。” 就是这样,丝毫不差。 “经验”是个虚荣的字眼。经验不能实验。经验不是 被激发出来的,我们只能去忍受它。与其说是经验,还不 如称之为韧性;与其说我们能忍,还不如说我们在受罪。 然而很好用:一旦有了经验,虽然并非学者,但也算 是个专家了。问题是什么专家? 两个好姐妹,都病得很厉害。只不过一个是心理上的 ,还有可能好过来。另一个则是肺结核末期,只能等死。 一天下午,那个得肺结核的来到女友床前探视,听见 她说: “你知道,一直以来,甚至在我病情最告急的时候, 我还是觉得自己可以活下去。但如今我实在看不到任何希 望了。我想我已经虚弱到再也起不来了。” 即使他在表达失望或愤怒之时,也往往是内敛的、防卫性质的,也许1935年的序曲就奠定了基调,当时那么年轻的加缪就决定以成熟的思考的方式挖掘自己的内心,细节的生活场景被仔细地过滤、内化成了他对外界的反应,不表现为生动的还原,而更多体现为哲思的片段,也更多地指向写作的困惑与对时代的观察,因此,它们称为“手记”是更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