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头工(说面包做面包吃面包)

火头工(说面包做面包吃面包)
作者: 吴家麟|责编:陈滢璋
出版社: 福建科技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0.20
折扣购买: 火头工(说面包做面包吃面包)
ISBN: 9787533559670

作者简介

火头工吴家麟, 出生于台湾花莲。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交通大学管理 科学研究所硕士。曾经担任高中物理老师、大专院校信 息科系讲师,后来任职于科技公司。2005年退休返家进 入“阿段烘焙”制作面包,至今(本书繁体中文版出版 时)约12年。 因为物理系的背景,12年来他针对烘焙理论深入探讨。 加入世界各地工艺面包师傅的群组和社团,从事技术、 理论与文化的交流。 他主张少用人工添加物、用低温长时间自然发酵的方式 制作面包,并且致力于推广社区面包店,让面包店成为 小农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 近年来研究传统面包窑的结构,依据热对流、传导、辐射 等原理,分别在台北和台南设计了两座柴烧面包窑制作窑 烤面包。 投入面包制作领域后,生命更加丰硕,世界更加宽广, 未来仍将持续致力于面包技术、理论和文化面上的研究 与分享。

内容简介

面包是从哪里蹦出来的? 数不清有多少日子在烤箱边度过。我从很多地方学习 到面包的技术和理论,并且不断地练习;每次尝试新的方 法都是一段冒险的旅程,尤其当面包伴随着麦香出炉的时 候总是让我觉得诧异,心里想着这个方法究竟是谁想出来 的,这些累积干年的技术总是令人如此惊喜。半夜里我经 常阅读典籍、文献、史书,想象着先民是如何做出面包, 究竟是谁第一次把面包这美好的食物呈现在众人面前。在 呈现出的那时,应该就是一幅喜悦、欢乐与饱足的画面, 于是,如何重现古老而单纯的麦香,渐渐地成为我终生的 志业。 通过不断翻阅古老的传说和记载,我发现最早的面包 记载出现在欧洲,考古学者在岩石上发现面包残余物的痕 迹,经过检测之后,发现距离现在大约有三万年。因为这 些面包没有经过发酵的程序,显然当时还不具备利用酵母 菌发酵食物的技术,但是人类已经知道干燥磨碎的种子不 会继续成长,可以大幅度延长谷物的保存期限,所以把磨 碎的谷物加水调和成了面糊,放置在篝火旁边炙热的石头 上烤过,制作出没有经过发酵的饼。这一类的煎饼流传到 今天,世界各地都还有人制作。饼没有经过发酵的程序, 做法很单纯,只要把面粉加水调和之后烘烤即可。从现代 来看,做饼的技术比做面包容易,因此,我们一般相信先 有饼然后再有面包,而且饼是不经意从石头上蹦出来的。 食物与火的技术是先民们的发展史中最重要的元素。 三万年前,谷物研磨的技术发展起来后,先民们将谷物干 燥、去掉不可食用的纤维质之后,研磨成为面粉,再制作 成饼。饼的产生,大幅延长了食物的保存时间,并且建立 了食物量化生产的基础。以往先民们辛苦狩猎和攀摘,获 取物的保存期很短,必须在腐败之前尽速吃完;有了谷物 研磨的技术,先民可以“积粮、屯田”,让粮食产量增加 。社会学家马斯洛(Abraham Maslow)说人有5个需求层级 ,当其中最底层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当衣食无忧,先民 们就有时间和人力进行分工,有人种田,有人打猎,有人 开发新技术与产生创新的逻辑思维。在这个基础上,面包 、面食、馒头有关的发酵技术也就渐渐成形。 古埃及国王拉美西斯三世坟墓壁画上的记载 关于发酵面包,已知最早的证据存在于至今已有三干 年的古埃及国王拉美西斯三世(RamesesIII)的坟墓里的 壁画上。壁画详细记载着当时制作面包的流程:壁画图片 的左上角,描绘将微微出芽的麦子捣碎,进行发酵,取得 麦汁;接着从第二张图开始,描绘面团进行发酵、分割、 整形;至最右边进行烤焙。 P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