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看三国:地理如何影响历史选择(另附四色地图册)

地缘看三国:地理如何影响历史选择(另附四色地图册)
作者: 温骏轩|责编:赵灿//张刚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2.90
折扣购买: 地缘看三国:地理如何影响历史选择(另附四色地图册)
ISBN: 9787521744781

作者简介

温骏轩,网帖笔名“鄙视抢沙发的”,生于20 世纪70 年代,法律专业出身,长于分析、解读国际局势和地缘关系。其2009 年7 月在天涯论坛“国际观察”板块开设的《地缘看世界》一帖,有理论,有资料,有地图,有分析,广受读者关注,点击量超过2300 万,回复超过11 万条。 2017 年,出版《谁在世界中心》,入选豆瓣网年度十大社科类图书。 2021 年,出版《地缘看世界》,广受地理爱好者好评。

内容简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明代文学家杨慎的这阕《临江仙》,因被用作央视版《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歌词而广为流传。善于修史是华夏文明的一大特征。“家国天下”式的组织结构,与意识形态上的“祖先崇拜”相结合,让中国人更愿意了解祖先的经历,并从中总结经验。《三国演义》虽然不是史书,但这类小说家言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向普通民众普及历史知识的任务。 不论在官家正史还是民间演义里,这首词开头两句包含的几个元素—“英雄”“是非”“成败”等,都是关注的重心:历史走向被认定受到精英人物的德性影响,同时每一个精英人物在史书中又有着脸谱式的定性。以这一取向来说,如果一定要在中国几千年的信史中选取一个片段,来满足人们对上述元素的好奇心,三国时代无疑是最好的载体。这也是为什么《三国演义》在中国如此脍炙人口,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随口说出几个性格鲜明的三国英雄和他们的事迹来。 然而英雄史或人文史的视角,固然容易引发观者的共鸣,但也容易被粉饰。一如曹操的形象在历史上就摇摆不定,最起码在南宋偏安之前,在三国中代表北方政权的曹操,形象要正面得多。更大的困惑在于:中国人能够感知到这个国家的历史,陷入了一种“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状态,但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再往深处探究,一个生活在18世纪的中国农民,如果穿越回1000 年前的唐朝,几乎不会有任何的不适感。这意味着,过往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最起码很难带来技术上的进步。如果没有西方“大航海时代”引发的一系列冲击,也许今天的中央之国还在重复这种周期率,更遑论用键盘指点江山了。 从尽量剥离主观因素,以相对恒定、有迹可寻之要素来解构历史的角度来说,“地缘”这个探究人与环境相处之道的视角,应该还是能够带来点新意的。事实上,以我个人的心路历程来说,地缘视角最初就是为了帮助自己解惑历史的方法论。只不过地缘概念过往几乎等同于地缘政治。以地缘政治视角作为《地缘看世界》系列的开篇,推出诸如“新世界岛论”这样跟现实政治有关的理论,然后再扩张地缘概念的内涵,也算一种审时度势吧。(如果一种方法论连指导自己的选择都做不到,又有什么价值呢?) 作为一个战略视角,以“地理为经,历史为纬”是我一直在使用的地缘研究方法,而从这个需要来说,“三国”时代同样是一个好平台。浅层次理解地缘,你可能会认为三国争霸中涉及的“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中,唯有地利属于地缘要素;而深层次理解地缘的话,你会发现,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其实都属于地缘要素的一部分。 ?地缘政治资深观察者,畅销书《谁在世界中心》《地缘看世界》作者温骏轩,以地缘视角重新审视三国时代,洞悉中华文明的地理脉络,探访传奇人物、故事的地理舞台 ?中国国家地理重磅出品,通过探索三国时代赫赫有名的关城的历史变迁,体会中国历史的变与不变 ?详尽梳理中国各个地区的重要关隘、交通要冲与水系分布,历数许多历史地标的历史沿革,帮助读者洞悉贯穿整个中国历史的地缘密码,重新审视众多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 ?以汉代行政区划的“十三刺史部”为脉络,以中国的大小水系为线索,详尽解读地缘因素如何造就了古代中国“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大趋势,揭露历史选择背后的深层考量 ?附赠全彩地图集,67幅原创地图、三维立体地形图,直观还原历史场景,帮助读者更具象地理解数千年前的故事,更好地感悟地理因素与政治决策之间的关系 ?附赠思维导图“地缘解荆州”。为什么关羽大意失荆州会重创蜀汉?为什么刘备一借荆州永不还?为什么曹操会选华容道撤退?赤壁之战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近一半的故事都发生在荆州,读懂荆州,就能更深刻地认识三国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