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未来 : VR产业创新模式与启示

引领未来 : VR产业创新模式与启示
作者: 日) 日经产业新闻 编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6.10
折扣购买: 引领未来 : VR产业创新模式与启示
ISBN: 9787569941050

作者简介

[日]日经产业新闻 日本经济新闻社于1973年10月创刊的一种日报,主要针对工业机械、化学制品、各种服务业等产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报道。

内容简介

1 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消失 继智能手机之后引领社会的技术VR 是“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的简称,早就频繁出现于新闻、网络等媒体,几乎每天都能见到。 查阅2016 年的1 月1 日至12 月31 日之间的《日本经济新闻》晨报的标题或文章会发现,出现“VR”字眼的报道达到了165 篇,平均每两三天就有一篇关于VR 的报道。如果算上同一时间段兄弟报纸《日经产业新闻》《日经流通新闻》上刊登的关于VR 的报道,那么它的数量就变成了540 篇。 就算对VR 不怎么感兴趣的人,也会在电视上看到过有人戴着如同大号护目镜一样的装置,一会儿挥舞着双手、一会儿抬头向上看的情形。这种类似护目镜的装置,其终端被称为头盔显示器(HMD),内部装有一个重几百克的显示设备;当头部晃动时,眼前的影像也随着不断变换,给人一种周围全都是影像的感觉,让人能够体验到如同进入影像世界的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头盔显示器是将投影超细致影像的显示装置技术、检测头和手的动作反映到影像中的感应技术、再现声音强弱及来源的音响技术等集合起来,使人错把虚拟空间景物当作“真实景物”的设备。跟能够检测倾斜度等数据的6 轴感应器给头盔显示器带来的影响一样,智能手机爆发性地普及所导致的电子零部件的降价也给开发头盔显示器提供了动力。 将VR 等同于“虚拟”是不充分的 VR 与AR(增强现实)同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核心技术呈现。它们隐藏的可能性是能够变成跟手机一样大小、可携带的小型电脑。正如手机取代电视机、电脑、播放器等功能一样,活用VR 技术的设备也会取代手机,会使人们的日常生活焕然一新。 一般来说,“VR”翻译成日语是“虚拟现实”。在《日本经济新闻》等报纸新闻中,甚至在电视或者杂志上,都将VR 与虚拟现实画上了等号。受日语词汇“虚拟”的影响,人们的认知处于VR 就是“虚构”“假象”这一阶段。 然而,这一日语翻译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英语中Virtual 的意思是“看起来跟原物不一样,但本质上是同样的东西”。只有看起来一样,本质上不一样才是虚拟、虚构。也就是说,如果从英文的原本意思来考虑的话,“虚拟现实”的日文翻译别说是译错了,根本上就是译成了完全相反的意思。 本书也是出于方便,所以在表述上使用“虚拟现实”及“虚拟空间”这类的词汇。如果要顾及VR 原义的话,“虚拟”就不充分了。 研究VR 的先驱是被人称为“计算机图形学之父”的美国计算机科学家伊凡·苏泽兰特。在还没有VR 这一概念的时候,他就首次实现了头盔显示器的三维立体显示。首次使用VR 这一词语的是美国的初创企业VPL Reserch(虚拟编程语言研究),它在1989 年开发了名为“Eyephone”(智能眼镜)的头盔显示器。看起来它跟现在的头盔显示器没什么差别,但是当时的价格在300万到400 万日元之间。即使到了现在,说起VR 人们一般也会自然而然联想到戴在头上的头盔显示器,其实还有将影像投影到空间的“CAVE”(洞 穴状自动虚拟系统)。头盔显示器是检测头部的动作,仅在体验者眼睛看的方向显示影像,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错觉。但是,对于CAVE,即使是眼睛不看的方向,也需要一直显示影像。虽说存在需要准备装置的空间和成本的问题,在头盔显示器无法保证充分的视角和分辨率的时代,无论看向哪个方向都有影像的CAVE 才是更理想的VR 体验手段。 针对CAVE 的想法现在仍然活跃。在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公司的协助下,位于长崎县的豪斯登堡主题公园于2017 年夏开启了使用投影仪的VR 娱乐设施。将影像投影在室内的墙壁和地面上的方式可以称为CAVE 技术。现如今,头盔显示器的一个缺点是,12 岁或者13 岁以下的儿童不能使用。正因如此,以投影仪为基础的VR 才能够吸引小孩的家长,才能与基于头盔显示器的VR 分开来不断进化发展。 混杂在现实中的虚拟 VR 这项技术不是为了给宅男宅女们创造出另一个逃避现实的世界。技术人员的目标是控制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这五种感觉,营造一个与现实世界没有界限,或者说同现实世界没有本质区别的与现实一样的空间。VR 体验经常被形容为“代入感强烈”,在英语中也有“Immersive Technology”(沉浸式技术)的表述,但是“代入感”这个词本身的前提是与现实存在区别的,所以在将来使用“代入感”这个词就不恰当了。 当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界限消失,虚拟融入现实中时,人类社会会发生什么?理化学研究所脑科学综合研究中心的脑科学家,担任盒子眼镜(Hacosco)公司代表、推广了用纸箱搭建简易VR 设施的藤井直敬说:“我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他所预想的是:“人们对于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幻的将不再感 兴趣。” 藤井直敬说:“我们相信现实没有背离我们。”那么,坐在你对面正在说话的人是真实存在的吗?你的脚下真的有地面,并且真的能在上面行走吗?为什么就算被问到唐突的事情时,对方也只会回答“是的”?藤井直敬进一步说道:“为什么我能这么肯定?因为有可能坐在你面前的只是投影仪投影出来的影像。” 分不清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其所指的意思是,不知道身边的现实世界中哪里混入了虚拟元素。越分辨不清,人就越迷惑。一旦开始怀疑面前的景物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一切就会变得奇怪,会产生“虚拟”的感觉。有可能前面那一块地板是虚拟的,一旦踏上去就会坠入深渊。 “如果一切都要怀疑的话,那连上班都没法上了。话虽如此,要确认是现实还是虚拟所需的‘认知成本’还是太高了。进而人们就不会去确认,不会去考虑见到的是假还是真。”藤井直敬说道。 藤井直敬因研究SR 系统而为人所知。SR 是Substitutional Reality的简称,译为“代替现实”。在被实验者眼前的投影影像中,插入早先保存好的过去的影像,巧妙地在现实中插入虚拟元素并将它与现实融为一体,被实验者无法判断面前的景物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太过谨慎的结果就是有人站在藤井直敬真人面前反而说:“你是假的,是之前就拍好的藤井直敬先生的影像。” “被实验的人说他看到的我与在实验前看到的我穿的衣服不一样,所以才认定看到的我是假的。虽然在他面前的不是以前保存好的影像,而是真实的我,但被实验者得意地认为他识破了我营造的假象。我认为这也没什么不好。因为人只要自己相信那是‘真相’,他就会活得幸福。没有必要非得知道真相。没有必要告诉幸福地活在自己所坚信的真相中的人他所认知的是假象。” 1999 年上映的电影《黑客帝国》,开头讲述的是基努里维斯所饰演的主人公尼奥“即使是醒着也犹如置身于梦中”。受拥有希腊神话中的梦神墨菲斯这一称呼的人的指引,尼奥了解了世界原本的样子。他在梦中看到了这个世界令人惊愕的事实:人类是被机器当作电源来“培养”,从一生下来就生活在虚拟世界中。墨菲斯称之为“心灵的牢狱”。 在《黑客帝国》故事展开到中间时,出现了背叛者。背叛者将情报卖给对尼奥纠缠不休的敌人“特工”,特工对他做出了如下的委托:“消除他现实世界的记忆,让他回到黑客帝国(虚拟空间)。”也就是说,他自己要回到墨菲斯形容的心灵牢狱的世界。那么,谁又能指责这个男人?谁会沉浸在创造出来的虚拟世界中?谁会忍受有着无尽烦恼、艰难生活的现实世界? 到20××年,人类可能会面临这样一个终极抉择。 1. 介绍基于游戏化、大众化、社交化、电商化等商业模式的VR(虚拟现实)产业出现的全新应用领域及其带来的启示。 2.详细介绍以技术引领内心的需求,以体验引领技术的提升,以满足引领体验的深度,以欲念引领满足的限度等VR技术全新应用领域。 3. 基于VR产业创业的商业人士的案例,全面、清晰地认知VR产业的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