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卷帙](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30817/02/20230817021144891.jpg)
出版社: 南京大学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4.80
折扣购买: 流年卷帙
ISBN: 9787305269615
筚路蓝缕哈军工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 奔涌。 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 浩荡。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中 国,曾经有过这样一所神秘 的学校,吸引着无数豪情满 怀的青年学子争相报考。她 是新中国现代化军事人才培 养的圣殿、国防科技精英的 摇篮。其建校速度之迅捷、 师资力量之雄厚、研究成果 之丰硕、人才培养之繁茂, 都令国人惊叹不已。这所学 校的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军事工程学院,因其建校于 北国重镇哈尔滨,人们习惯 性地称之为“哈军工”。 今天,当我们走进位于 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大街 145号的哈尔滨工程大学, 依然能看到当年哈军工时期 留下的恢宏建筑群,“流云 间青檐碧瓦,回首处栋梁参 天”,正如校歌中所描绘的 ,这些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 建筑,在今天看来依然气冲 霄汉,美轮美奂。 当我们将瞻仰的目光集 中于哈军工纪念馆门前的《 受命》铜像群雕,端视毛泽 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 和陈赓院长共商建院大计的 专注神情,仿佛能经由这些 栩栩如生的群雕,翩然回到 “哈军工”筹建的那段峥嵘岁 月,那段令人感叹的火热年 代。 那是一个困难与挑战并 存的年代,也是一个壮志凌 云、奇迹不断涌现的年代。 朝鲜战场烽火仍炽,国内经 济情况紧张依然。“脚踏白 山黑土,胸怀万里海天”, 革命先辈们以高瞻远瞩之举 ,气吞山河之势,一步一个 脚印,在前方硝烟与炮火的 伴随下,紧锣密鼓地筹建着 新中国第一所现代化军事工 程技术高等院校。 一 1952年6月的一天,远在 朝鲜战场指挥千军万马与美 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鏖战的 志愿军代司令员陈赓接到中 央电文,要求他立即回国述 职。这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入朝参战的第二个年头,志 愿军连取五捷后,将美军从 鸭绿江打回“三八线”。然而 ,持续作战导致我军伤亡巨 大,战争的艰苦卓绝是常人 难以想象的。 一个不争且令人痛苦的 事实是,在朝鲜战场上我方 以陆军为主,面对敌方的海 陆空联合作战并不占优势。 引用前方战士们的话来说, 我们是“用手榴弹打敌人的 榴弹炮,用燃烧弹打敌人的 坦克车,用‘三八式’把敌人 赶回了‘三八线’”。落后就要 挨打,军事装备和力量上与 美军的悬殊差距,令志愿军 付出了巨大牺牲。如何扭转 这样的局面,最短时间培养 出现代化军工人才,研发、 制造、使用、维护现代化军 事武器,成为当时的中共领 导层亟待解决的问题。 话还要从电令陈赓回国 的三个月前说起。 1952年3月18日,一份题 为《关于成立军事工程学院 的报告》的文件送至毛泽东 的办公桌上。人民解放军代 总参谋长聂荣臻与副总参谋 长粟裕呈送的这份报告,详 细描述了当时中国建设一所 军事工程学院之必要性。然 而这所新中国军事技术最高 学府,应该由谁来领衔组建 呢?在认真地思索和商讨之 后,中央领导人把目光集中 到陈赓身上。 作为黄埔军校首期学员 ,陈赓是著名的“黄埔三杰” 之一。1926年陈赓受中国 共产党指派,到苏联学习安 全保卫工作,1927年回国 后,成为中共中央特别行动 科(简称“中央特科”)的一 名骨干。长征时期,陈赓还 舍身救护过周恩来。历经国 民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 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陈赓逐 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将 领。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