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财富
原售价: 198.00
折扣价: 138.60
折扣购买: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23—2024)
ISBN: 9787504781772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是中国第一家物流与采购行业社团组织。由1980年成立的中国物资经济学会、1984年成立的中国物流研究会、1995年成立的中国物资流通协会经多次演变而来,2001年4月更为现名。主要任务是推动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推动政府与企业采购事业的发展,推动生产资料流通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完成政府委托交办事项。政府授予其外事、科技、行业统计和标准制修订等职能。是亚太物流联盟和国际采购联盟的中国代表,并与许多国家的同行有着广泛联系与合作。 中国物流学会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性物流学术研究社团组织。其前身是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物资经济学会和中国物流研究会。学会在物流学术理论研究、政策咨询建议、案例总结推广、人才教育培训、专家团队建设、新闻出版和对外交流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能,已形成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服务项目,如“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结合工作会议”以及《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等定期出版物,按年度审核新增产学研基地、新聘特约研究员。 "
"2024 年中国物流业发展展望 ???????????????????????????????????????? 2024 年是实现“十四五” 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 也是落实《“十四 五” 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的重要一年。展望2024 年及未来一段时期, 我国现 代物流发展面临新的机遇, 呈现一系列新趋势。 一、市场保持温和增长 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 考虑了促 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 并与“十四五” 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 目标相衔接。报告强调,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要强化宏观政 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加强政 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随着各项政策陆续落实到位, 投资、消费、出口持续 恢复, 预计社会物流总额保持稳定增长, 带动物流供给稳步回升, 市场温和增 长将成为常态。 二、需求贡献持续分化 2023 年末, 全国人口仍超过14 亿人,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然保持较 快增长, 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2. 5%, 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 作用不断增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 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 用。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消费端对物流需求的贡献将稳步增长, 快递服 务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物流时效、服务质量、履约能力、增值服务等将更为 重要。 2023 年, 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基本稳定, 总体规模连续14 年 保持全球第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加快推 进新型工业化,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目前, 制 造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 精益制造物流、供应链服务将成为主要增长点, 钢 铁、汽车、机械电子、石油化工等支柱型产业物流加速升级。电动载人汽 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 及相关领域成为物流需求增长新 引擎。 三、物流降本仍有空间 2023 年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2024 年,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再次强调, 并将这项工作提升到提高经济 运行效率重要举措的战略高度, 进一步提升了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政 府工作报告》提出, 实施降低物流成本行动, 我国物流降成本工作进入新 阶段。 我 们要认识到, 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需要有新的战略考量和实现路 径, 真正将落脚点和出发点放到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中, 助力提高经济运 行效率。总体考虑, 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在社会经济发展承压时的战略 选择, 体现了现代物流作为生产性服务业, 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 价值。下一阶段, 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要从产业链供应链全链条视角, 结 合区域经济和产业布局调整要求, 重点聚焦降低供应链物流成本, 在平衡 成本支出和服务效益的基础上, 系统全面降低综合物流成本。这是未来增 强实体经济竞争力, 提升经济运行效率的战略支撑, 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 的必要保障。 四、产业融合系统整合 近年来, 国家支持引导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农业深化融合, 构建有 专业特色的供应链物流体系, 串联产业供应链和物流服务链, 实现联动融合、 协同发展, 有望带来供应链新的利润源, 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 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保持工业经济平稳 运行。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 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 造新板,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物流业与上下游产业将深化融合, 构建有专业特色的供应链物流体系, 以物流服务串联产业链和供应链, 推动产 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有望带来新的利润源。 五、企业规模化集约化 近年来, 国家鼓励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一批规模化集约 化的物流企业加快涌现, 全国5A 级物流企业已经超过480 家。国资委开展推 动创建世界一流“双示范” 行动, 一批物流企业被纳入名单。市场增速放缓期 往往是规模企业快速发展期。骨干物流企业竞争力将持续提升, 预计在兼并重 组、联盟整合、平台建设、海外布局等方面持续发力, 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增 强市场竞争力, 构建协同共生的产业生态, 市场集中度将稳步提升。 当前, 我国传统物流企业低价格、低效率的发展模式制约了综合物流成本 的降低, 亟须打造现代物流发展新模式, 提升物流企业市场竞争力。下一步打 造物流发展新模式, 要引导企业逐步从运输仓储服务商向综合物流服务商, 再 向供应链集成物流服务商转型升级。要通过资源整合、流程优化、组织协同来 提升物流服务价值, 增强专业化、社会化、网络化物流能力, 提供供应链一体 化解决方案, 平衡好降低成本和提升服务的关系, 实现综合物流成本最优, 形 成企业新的利润源。 六、保供稳链更为迫切 近年来, 世界经济复苏乏力, 地缘政治冲突加剧, 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 升, 外部环境对我国发展的不利影响持续加大, 外需下滑和内需不足碰头, 各 类风险隐患凸显。《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促进互利共 赢。要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增强国内国际两 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 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 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 优势。顺应新发展格局战略要求, 我国经济加快深度融入国际市场的趋势没有 改变, 属地生产、全球流通有望成为新的趋势, 这需要提升国际供应链韧性和 安全水平。部分关键矿产品、能源、粮食及高科技产品的对外高依存度仍难以 得到根本改变, 国际物流的保供稳链价值将更加突出。 七、物流网络高效畅通 当前, 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 航空海运通达全 球。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总里程超过600 万公里。同时, 国家物流枢纽、示范物 流园区、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一批物流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布局。交通物流基础 设施深化互联互通, 国内国际物流大通道不断延伸拓宽, 将带来经贸发展的新 机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深化电力、油气、铁路和综合运输体系等改革, 为交通物流互联互通和现代物流高效运行提供了重要机遇。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日益完善, 物流基础设施加强资源集聚, 支撑推进区域重大生产力布局, 有望 带动区域经济进一步转型升级。共建“一带一路” 国际交通物流基础设施持续 推进, 重大国际项目合作将取得新进展。 八、物流数字化转型提速 当前,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改造传统产业的抓手, 国家重视发展新质生产 力, 有望发挥我国数字经济、平台企业比较优势, 推进数字科技与实体经济融 合, 引导传统产业全面拥抱互联网, 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政府工作报 告》提出,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制定支持数字 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 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促进数字技术和实 体经济深度融合。现代物流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重要领域, 将催生一 批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推动线上线下物流资源整合, 加大机械化、自动 化、智能化设施设备改造, 推进无人机、无人驾驶、无人配送、自动分拣系 统、物流机器人等智能技术装备的应用, 分领域培育具有产业特性的物流产业 互联网平台, 重构现代物流发展新生态。 九、绿色低碳价值提升 随着“美丽中国” 建设全面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深入开展、全国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重启, 物流减排成本将逐步转变为社会价值, 助力 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绿色低 碳发展。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正式推出物流行业公共碳排计算器, 标志着国 际国内碳排放互认工作启动, 一批物流企业将持续发布ESG 报告, 彰显社会责 任、使命担当。 十、行业共治统筹协调 现代物流领域政府协同、政策合力, 政策措施将更加有效, 有助于增强行 业政策获得感。政府、协会、企业将多方合力, 政府部门规制、企业平台自 治、行业协会自律, 推进协同共治已成共识。 一是充分发挥部际联席会议政府协调机制的作用, 由发展改革委牵头, 统 筹推进部门间职能分工调整和协作机制建设, 发挥政府部门对交通物流的宏观 调控作用, 实现多部门协同发展、政策联动、机制创新、体制改革。 二是加强完善行业中介组织自律协调机制。行业协会发挥政府与企业间的 桥梁纽带作用, 通过标准规范、诚信体系、价格引导加强行业自律, 保障企业 权益。 三是逐步引导企业与平台构建自治协调机制。鼓励企业加强合规管理, 优 化调整平台运营规则。开展平台诚信机制建设, 引导双方规范履约。"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现代物流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 出,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这对现代物流发展模式转换提出了 更高要求。总体来看, 我国传统物流“ 低价格、低效率、低效益” 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随着物流市 场增速放缓, 降本压力难以传导, 亟须向现代物流发展新模式转 变, 寻找新时期发展的战略路径。 总体来看, 打造现代物流发展新模式要激发物流需求侧变革动 力。充分发掘制造企业、流通企业物流改造升级潜力, 深度整合资 源、切实优化流程、主动对接供给, 把降低物流成本转换为增加企 业利润, 形成工商企业新的“利润源”。 构建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新模式 夯实物流高质量发展基本盘 打造现代物流发展新模式要再造物流全链条组织方式。引领物 流企业从单一环节竞争向综合物流竞争、供应链竞争转变, 提供供 应链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 逐步从低附加值服务向高附加值赋能转 变, 形成物流企业新的“增长点”。 打造现代物流发展新模式要用好物流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新 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物流领域的作用, 大力发展 数字经济, 重构数字共享、协同共生的智慧物流生态体系, 助推物 流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弯道超车”。 现代物流发展新模式追求“高效率、优服务、高质量” 的可持 续发展, 有望打开物流市场广阔的空间。我们要坚定信心、守正创 新, 坚守现代物流发展事业, 推进中国式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我们 相信, “物流强国梦” 正在加快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