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路/人生智慧丛书

幸福之路/人生智慧丛书
作者: (英)罗素|译者:刘勃
出版社: 华夏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22.90
折扣购买: 幸福之路/人生智慧丛书
ISBN: 9787508077840

作者简介

罗素(1872-1970),20世纪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同时又是著名的数学家、散文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与后来的绝大多数分析哲学家不同,他对社会和人生的种种问题都极感兴趣,写下了六十多部著作和大量文章,对20世纪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人们誉为“世纪的智者”。为了表彰他的“哲学作品对人类道德文化所作出的贡献”,1950年,罗素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内容简介

在我看来,作为人类行为的一个要素——烦闷— —远没有 得到应有的关注。我认为,烦闷一直是各个历史时期 最重要的 原动力之一,现在更是如此。烦闷似乎是一种人类独 有的情绪。 的确,被关起来的动物也是无精打采的,它们不停地 走动,哈 欠连连,但我相信,在自然状态,它们是不会有类似 烦闷的举 动的。它们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在注视着自己的敌人或 食物,或 者两者都有。有时它们会交配,还有时会设法取暖。 但即使在 它们不高兴时,我也不信它们会觉得烦闷。就像在很 多其他方 面一样,在这一点上黑猩猩也许和我们一样,可因为 我从来没 有和它们一起生活过,所以也就没有机会做这个实验 了。烦闷 的本质之一,是现实环境与让人想人非非的更愉快的 环境之间 存在着反差,它的另一本质是人的机能没有被完全占 用。我想, 逃离试图要你命的敌人不会是件愉快的事,但却一定 不会让你 烦闷。一个人在被执行死刑时是不会觉得烦闷的,除 非他有超 人般的勇气。同样,除了已故的德文郡公爵,没人会 在上院进 行首次演说时哈欠连天的,而他却因此受到了贵族们 的尊重。 从本质上说,烦闷是一种希望发生点儿事的固执愿望 ,这种事 不一定非得是好事,只要是能让烦闷的人知道这天和 那天不同 的事就行。总而言之,烦闷的对立面不是愉快,而是 兴奋。 人类从心底里渴望兴奋,特别是男人。我想人类 在狩猎时 代比后来的时代更容易兴奋。狩猎会让人兴奋,战争 会让人兴 奋,求偶也会让人兴奋。一个野蛮人会设法与一个丈 夫就睡在 身边的女人通奸,尽管他知道如果那位丈夫醒了他就 会立刻丧 命。我想这是不会让人烦闷的。随着农耕时代的到来 ,生活开 始变得单调乏味了,当然,贵族们除外,因为他们仍 旧生活在 狩猎时代。我听说过非常多的、有关机械耕作让人讨 厌的话, 但我想老式的耕作方法至少一样让人讨厌。我的看法 确实与大 多数博爱主义者相反,我认为机器时代极大地减少了 世界上的 烦闷。在挣工资的人看来,工作时间不是孤独寂寞的 ,晚上还 可以进行各种在老式乡村不可能有的娱乐活动。再看 看中低阶 层的生活变化。过去,吃过晚饭后,在妻儿收拾停当 之后,所 有人都会围坐在一起,过一段所谓的“快乐家庭时光 ”,也就是 一家之主睡觉,妻子编织,孩子们则在说还是死了的 好或者希 望能梦游杜巴克图①之类的话。她们不许读书,也不 许离开房 间,因为从理论上说,她们的父亲会在那段时间和她 们进行一 定会让在场所有的人都感到愉快的谈话。幸运的话, 她们最后 都结了婚,也有机会让她们的孩子有一个和她们一样 黯淡的青 春。如果她们不走运,就会变成老处女,也许最终会 成为老朽 的高级侍女,这种命运与野蛮人给予其牺牲品的命运 一样可怕。 在推测一百年前的世界时应该考虑烦闷所产生的这些 影响,而 且越是往前追溯,烦闷的程度就越深。想想一个中世 纪村庄单 调的冬天吧,人们不会读也不会写,天黑之后只能靠 蜡烛照亮, 唯一一问还不算太冷的房间到处都是燃烧柴草所产生 的浓烟。 道路无法通行,所以几乎没机会看见另一个村庄的人 。烦闷一 定是让“抓女巫”成为唯一一项运动的诸多原因之一 ,因为它 能为冬天的夜晚带来生气。 我们比祖先们的烦闷少,但却比他们更怕烦闷。 我们终于 知道,更应该说是相信,人的天性中并没有烦闷的成 分,如果 全力以赴地去找寻兴奋,就可以不烦闷。现在的女孩 子都能自 立,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能让她们在晚上出去找刺 激,逃避 她们奶奶不得不忍受的“快乐家庭时光”。不管能不 能住在城 里,她们每个人都有车,至少也有一辆摩托车,可以 载着自己 去看电影。当然了,她们家里都有收音机。青年男女 约会要比 以前容易得多,每个女仆一周至少可以有一次这种激 动的会面, 而这却是简·奥斯汀的女主人公在整部小说里始终期 盼的事。 随着社会地位的提升,我们寻找兴奋的心情也越来越 迫切了。 有能力的人总是从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走到哪 儿,乐到 哪儿,不停地跳舞、喝酒,他们总是出于某种原因想 在新的地 方更尽兴。那些不得不去挣钱谋生的人必然会在工作 时间感到 烦闷,而那些因为有足够的钱而不需要工作的人就可 以按照自 己的想法生活,彻底远离烦闷。这是贵族式的理想生 活,我对 它绝无诋毁之意,但恐怕它会像其他理想一样,实现 它要比理 想主义者期盼它困难得多。总之,清晨相应地要烦闷 些,因为 昨晚很开心。人会有中年,可能还会有老年。人在20 岁时会想 自己的生命会在30岁时结束。而当我58岁时,我却不 再这么 想了。也许把人的生命资本当做经济资本来消费是不 明智的, 也许烦闷中的某些要素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希望躲 避烦闷是 很自然的,实际上,只要有机会,各个种族都会表露 这样的愿 望。野蛮人第一次尝了白人手里的酒后就觉得终于可 以逃离沉 闷的旧时光了,除非政府干涉,否则他们会让自己喝 得不省人 事的。进行战争、屠杀、迫害都是为了逃避烦闷,与 邻居吵架 好像也比平淡无奇要好。因此,对于伦理学家来说, 烦闷是一 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因为人类所犯的至少一半的罪行 都是由害 一怕烦闷引起的。 但是,也不应该认为烦闷完全是一种罪恶。有两 种烦闷, 一种可以带来成果,另一种可以让人愚蠢。前者是由 缺少毒品 引起的,而后者则是由缺乏充满活力的活动引起的。 我并不想 说毒品一无是处,举例来说,一个明智的医师是会开 镇静剂这 种药方的,我还相信这种情况比反对者想象的要多。 而对毒品 上瘾是一定不行的,不能放纵这种本能的冲动。在我 看来,习 惯吸毒的人无法吸毒时所产生的这类烦闷只能靠时间 来消解。 而适用于毒品的理论在一定范围内也适用于各种兴奋 。充满太 多兴奋的生活是使人精疲力竭的生活,需要不断地借 助很强的 刺激来让自己兴奋,这会让人觉得这种兴奋是快乐不 可或缺的 部分。习惯于太多兴奋的人就像一个对胡椒面的喜好 近乎病态 的人,可以让别人窒息的量对他来说甚至连味道都没 有。烦闷 中也有与避免太多兴奋分不开的部分,太多的兴奋不 仅会损害 健康,还会让人对各种快乐滋味不敏感,以至于用搔 痒代替机 体的完全满足,用小聪明代替大智慧,用惊诧代替美 。我并不 想走到反对兴奋的这个极端,一定量的兴奋是有益的 ,但几乎 和所有其他东西一样,关键在于量的多少。 P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