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写给大众看的辛亥革命

百年孤独--写给大众看的辛亥革命
作者: 丁业鹏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6.60
折扣购买: 百年孤独--写给大众看的辛亥革命
ISBN: 9787549508419

作者简介

丁业鹏,1981年8月生,2002年6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2年7月至2007年7月任教于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2010年6月毕业于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生。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先行者:一个人在战斗 一、通往革命之路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幼名帝象,后取名 孙文,字德明,号日新,又号逸仙。从事革命时,曾在日本化名中山樵,“ 孙”是姓,“中山”也是姓,但“孙中山”的称号流传开来,并名垂后世。 在他童年时,同村有一个太平天国的老兵,名叫冯爽观,经常给孙中山 讲太平天国的故事。孙中山因此十分景仰洪秀全,和同伴们玩耍时常以“洪 秀全第二”自许。 从9岁开始,孙中山被送进本村私塾读书,读的不外乎是《三字经》、 《千字文》、《幼学故事琼林》以及四书五经。他对死记硬背儒家教条有抗 拒心理,几年下来,收获不大。孙中山自己回忆说: 我亦尝效村学生随口唱过四书五经者,数年以后,已忘其 大半。但念欲改革政治,必先知历史,欲明历史,必通文字,乃 取西译之四书五经历史读之,居然通矣。连读四书五经都是读英文版的 ,说明孙中山所受的系统教育完全是西方化的,幼年的传统教育对他没什么 影响。 孙中山有机会接受系统的西式教育,全靠他大哥孙眉。孙中山小的时候 ,家里很穷。1871年,孙眉当时只有17岁,就远赴重洋到檀香山(今夏威夷) 做工,吃苦耐劳,省吃俭用,常常把工资的一大半都寄给家里。过了几年, 孙眉又在檀香山茂宜岛承租了大片土地垦荒耕种,一举取得了成功。 1877年6月,孙眉衣锦还乡,在家待了三个月,成了亲,并在家乡招徕 了一百余人同赴檀香山。那里人烟稀少,政府正在大兴垦务。孙家的环境因 孙眉而得到了改善,早就想出洋见识一番的孙中山,觉得机会来了,要求随 兄长一同前往檀香山,但未能如愿。 直到1879年5月,孙中山的母亲杨太夫人去檀香山探亲,孙中山随之前 往,这才实现了檀香山之行。从这次出洋算起,到辛亥革命共32年,孙中山 待在中国的时问极为有限,合起来大约只有3年。 到了檀香山以后,孙中山被孙眉送到火奴鲁鲁的意奥兰尼书院寄宿就读 。意奥兰尼书院是英国圣公会主办的一所学校,教师基本上是英国人,上课 全部用英语。虽然在入学时孙中山一个英文单词都不认识,但是他劲头十足 ,学得很快。孙中山很喜欢西式的教育,他回忆说: 至檀香山,就傅西校,见其教法之善,远胜吾乡。① 在令人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孙中山学业大进,1882年7月毕业的时候, 成绩优异,在毕业典礼上,夏威夷国王卡拉鸠亲自给孙中山颁奖。 除了“西学’’知识以外,意奥兰尼书院还在另外两个方面对孙中山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一是、民族主义。当时美国已经控制了夏威夷的政治、 经济和军事。,吞并夏威夷是迟早的事,而意奥兰尼书院则是反对美国控制 和吞并的急先锋。这种情形影响到了孙中山,使他产生了民族主义思想。 第二是基督教。意奥兰尼书院的校长韦礼士主教想让学校的几个中国学 生皈依基督教,亲自给学生讲授圣经课,还特别聘请了一个年轻的中国传教 士给学生讲授基督教义。孙中山很快被吸引,如果不是孙眉反对,他可能这 时候就正式入教了。 1882年秋季,孙中山进入欧瓦胡学院读书,这所美国公理会学校是夏威 夷群岛的最高学府,同样具有浓厚的宗教背景。孙中山原计划在此读完书, 毕业后再到美国深造,但孙眉不给他机会。他们两兄弟的矛盾越来越深,孙 中山的价值观越来越西化,而孙眉骨子里奉守的是中国传统。孙中山信基督 教,孙眉反对;孙中山想剪掉辫子,孙眉反对;孙中山撕掉挂在厅堂的关帝 画像,孙眉大为光火。为了让孙中山远离基督教世界,学习中国的文化,孙 眉让孙中山打道回府,并且分了部分财产给他,希望他回家后为家里争光。 孙眉的希望落空了,孙中山回家没几个月,就干了一件惊动乡里的大事 。他和同村的陆皓东一起,把村庙北极殿的神像毁了。村民们大为愤怒,到 孙中山家兴师问罪。孙中山的父母赔礼道歉,答应出钱修复神像,还把孙中 山送到了香港,免得他再惹是生非。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