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智慧(传部殷旵演讲实录)
作者简介
殷旵(hǎn):国际易学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与易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内容简介
引 子 感受《易经》的原始思维 一 《易经》是一部有符号图像、有文字说明的 图书,又名《周易》。考证成书的年代,经历了 新石器初期以来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书的作者都 是古代的圣人,相传八千年前的伏羲是第一位作 者,他用两种简单的符号创造了八卦和六十四卦 图形。可以想象,那时的八卦、六十四卦不仅仅 只是图像,也应该有思维和口头语言。当古老的 文字逐渐成熟后,到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周文王 重新编排了六十四卦卦序,汇集历代口头流传的 卦辞、爻辞,用文字记录下来,这就是书的“经 ”文部分。四百多年后,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教育 家孔子,又对这些文字作了耐心的解释和热情的 赞颂,这就是书的“传”文部分,进一步丰富了 这部图书的内容。 至今日,这部书依然是中国文化园地中一片 生机盎然的绿洲,同时在东南亚和西欧也广为流 传。瑞士的汉斯?海因茨?赫尔茨(Hans Heinz Holz)在纪念莱布尼茨《中国近事》发表三百周 年时说:“‘光从东方来’。自从欧洲的非理性 主义发现真理与幸福来自东方以后,中国人那本 解释宇宙、求卦问卜的《易经》,在欧洲可以说 是人人皆知。” 显然,这种“人人皆知”也与中国本土的老 百姓一样,提起八卦、六十四卦、《易经》,乃 至伏羲、文王、孔子,可谓人人皆知,耳熟能详 。但要问到《易经》这本书的内容,却知之者甚 少,甚至大多数人认为那只是一本占卜吉凶的书 。即使如此,人们对于《易经》的兴趣由于好奇 依然乐此不疲,连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 得者杨振宁教授,近年来也对《易经》发生了兴 趣。 那么,《易经》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经典呢 ?书中的符号图像是怎样产生的呢?它们又告诉 我们些什么呢?为什么能流传几千年,至今还能 常释常新呢?《易经》是如何在归纳和演绎过程 中发展的呢?对当今的科学思维是阻碍还是促进 呢? 带着这些问号和好奇,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老 的中国,去感受《易经》归纳与演绎的原始思维 吧。 二 请打开您童话时代想象的匣子吧—— 走进古老的中国,就像登上了时间的瞭望塔 ,人类直立行走时那种像孩童学步的情景历历在 目。同时,还能遥听到宇宙大爆炸发出的巨响。 有人推测,宇宙大爆炸以前是没有气体的世 界,中国的古人称那个时代为“无极”,也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