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浙江大学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0.90
折扣购买: 腾讯战略法
ISBN: 9787308179966
在200多年前“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被设计出来 以后,企业获得了“永生”的可能。不过仅仅只是“ 可能”,企业生命力的可持续性取决于它在时代变迁 中一次又一次的判断与抉择。 自1998年创立以来,腾讯至今已经走过了20个年 头。2015年4月13日,腾讯市值首次超过2000亿美元 ,成为当时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2016年9月5日, 腾讯以2565亿美元的市值,成为亚洲市值最高的公司 ;2017年4月6日,腾讯又以2790亿美元市值,成为首 家跻身全球市值前十的中国企业。此刻,我们禁不住 想要追问: 是什么牵引它走到这个位置?那如暗线般贯穿腾 讯发展历程的战略逻辑到底是什么模样?是自上而下 的排兵布阵,还是来自底层创新?它的成功具有普遍 的代表意义吗?是大势造就还是自身成就?是短暂的 ,还是可持续的?腾讯的未来又将如何? 所有这些追问都源于人们对确定性的向往。一部 分指向过去,一部分指向未来;一部分指向企业内部 ,一部分则指向外在环境。通过对以往企业经营战略 实践的观察,我们发现类似的追问从未停止。经营战 略的实践者及研究者们一直试图总结令企业“基业长 青”的规律。在复盘腾讯发展历程并回顾它的整个经 营战略史后,我们发现:腾讯的战略体系与很多企业 的战略方法论有着相似之处。进一步提炼这种相似性 后,一个观点闯人我们的观察视界——在不确定中寻 找平衡。 我们发现,腾讯跌跌撞撞、一路走来的战略历程 ,像极了寻找稳定振幅的钟摆。初创时,毫无盈利模 式的OICQ让弱小的腾讯吃足苦头,它凭借求生欲,牢 牢抓住“移动梦网”这根救命稻草。可后来,这种模 式的单一性又引发了新的恐惧,“不能把鸡蛋放在同 一个篮子里”的想法驱使它四处征战、不断模仿。直 到触碰到另一个极端的边界,它才回过神来审视自己 ,慢慢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节奏。 奇妙的是,在企业战略理论的演化进程中,各理 论流派的观点也同样像钟摆一样振荡不停。20世纪60 年代到80年代,钟摆指向外在环境,以迈克尔·波特 为代表的定位学派占据主导地位,他们认为企业“如 何取势、如何定位”决定着企业能否成功。而80年代 后,受石油危机的影响,钟摆开始指向企业内部,以 组织、流程等为核心的能力学派逐步崛起。而到了21 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大环境变化多端。这时, 以明茨伯格、W.钱·金和莫博涅为代表的结构学派摆 脱桎梏,在内因与外因之间找到了某种平衡。至此, 寻求价值创新和适应型战略开始成为新时代的战略代 名词。 不过,战略所追寻的平衡并非一种稳定、静止的 状态,准确的说法应当是一种“动态平衡”——包裹 地球的大气层也体现了类似的性质,在活跃中维持着 摇摇欲坠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