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协奏曲的流金岁月(一)

钢琴协奏曲的流金岁月(一)
作者: 郝端端
出版社: 上海教育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4.70
折扣购买: 钢琴协奏曲的流金岁月(一)
ISBN: 9787572018671

作者简介

郝端端,旅法、旅美青年钢琴家、音乐学者,美国茱莉亚学院音乐艺术博士、法国索邦大学音乐学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交换学者、中国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得主、上海青年东方学者。现任上海 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音乐学研究所驻外特派、美国奥马哈音乐学院夏季艺术节客座教授。 郝端端从小就展现出高超的艺术才华,曾斩获多项国内外钢琴比赛大奖,包括: 2004 年 7 月,获“鼓浪屿”第 2 届中国青少年钢琴比赛少年组第一名; 2004 年 8 月,获德国第 9 届埃特林根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 A 组第一名; 2008 年 5 月,获法国第 6 届“Teresa Llacuna”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 2008 年 6 月,获法国第 10 届大巴黎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 2008 年 10 月,获瑞士第 63 届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第二名(第一名空缺); 2009 年 11 月,获中国第 5 届上海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 获奖后的郝端端演出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其中包括德国“Mecklenburg-Vopommem”音乐节、瑞士音乐节、法国肖邦艺术节、法国广播电台艺术节、法国里尔国立交响乐团钢琴艺术节、法国音乐节、美国现代艺术节等。他的精湛表现曾被瑞士广播电视台、法国广播电台等多家国际重要媒体所赞赏,称其演奏:“准确抓住音乐的内涵,时而阴沉忧郁、时而热情奔放,表现出一种内在沉思的诗意;演奏技 巧令人敬畏、眼花缭乱,精准的音量控制、令人陶醉的音色变幻,使观众领略到他对音乐高度的艺术鉴别力。”此外,他于拿索斯唱片公司灌制的多张专辑获得了国际乐评界的一致认可,并且曾令世界乐坛最具传奇色彩的钢琴大师阿尔多 · 奇科里尼(Aldo Ciccolini)当场称赞为“半个世纪才出现一位的 辉煌艺术家”。 与此同时,作为音乐学者的郝端端亦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其论文《“滑稽天使”“八分音符先生”与“鹅绒绅士”——论夏布利埃、德彪西与萨蒂的音乐与幽默》曾获得美国“Presser”论文计划奖和美国茱莉亚学院“Richard F. French”论文奖;其翻译的《德彪西论音乐——反“音乐行家”的人》于2018 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发行;2021 年 9 月,作为我国首创在上海音乐学院开设了“钢琴作品诠释学”系列课程

内容简介

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要经过从模糊到清晰的成长壮大过程,钢琴协奏曲也不例外。从最初十六世纪的声乐组合、间奏曲、牧歌集等,到十七世纪带有竞争性的多声部组合、器乐组、协唱曲,再到十七世纪末期的博洛尼亚和罗马作曲家们将协奏曲定义为"主奏或独奏加上伴奏"的演奏模式。前有托雷利、科雷利和维瓦尔第的作品为协奏曲奠定基础,后有C.P.E巴赫与J.C.巴赫以更为简洁的音乐织体、更为丰富的情绪对比以及融合回复曲式与奏鸣曲式等主要手法将协奏曲变得"与时俱进"。 莫扎特与贝多芬代表着钢琴协奏曲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本书从美学、结构、历史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莫扎特的二十一首为一架钢琴而作的钢琴协奏曲,并对于如何诠释莫扎特钢琴协奏曲提出了新的见解。贝多芬则是在莫扎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和发展了钢琴协奏曲。比起莫扎特重视乐队与独奏间的平衡感,贝多芬更倾心于将两者合二为一所产生的凝聚力。莫扎特在协奏曲的创作中依仗结构,而贝多芬则擅长使精简素材形成符号。利用符号学的理论,本书还定位了贝多芬五首钢琴协奏曲中的“功能型符号”和“意义型符号”,并详细论证了这些符号对于实际诠释时所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