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中国新故事)
作者简介
张新红,国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师、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信息社会50人论坛”轮值主席、理事,“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执委兼秘书长。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历任国家信息中心计划财务部计划管理处处长、山东省淄博市市长助理(挂)、中国信息协会会长助理兼常务副秘书长、国家信息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等职。
内容简介
(一)更多的龙头企业布局产能共享 以新型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为重点,未来将 会有更多的制造业龙头企业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 共享平台,聚焦产业链协同,开放自身优质资源并提 供社会化服务,通过制造资源、生产能力的集成整合 、在线共享和优化配置,打造目标一致、信息共享、 资源与业务高效协同的社会化制造体系,并推进中小 企业制造能力的整合。众包、众创、众筹、众扶等模 式不断出现,制造业创新创业生态将形成新局面。 产能共享等互联网新模式是制造业龙头企业实现 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蓬 勃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并出现一批 龙头企业,但是大部分企业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 低端。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快速攀升,资源环境约束的 加剧,以及产能过剩和供需错配等问题日益突出,粗 放型扩张难以为继,制造业急需向中高端转型。制造 业产能共享能够优化资源配置、节约成本、促进产业 链协同等,成为制造业企业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抓手。 共享平台的搭建对企业发展理念、技术、资源、 人力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龙头企业有能力更好地 完成任务。龙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积累了大量资 源,还能推动行业内产业链协同,带动上下游大量的 中小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提升数字化、网络化基础 能力,使每个中小企业都有机会参与到众包、众创等 产能共享活动中,全面提升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二)重点行业呈现“一业一平台”态势 制造业领域各细分行业差别很大,不同行业对设 备、技术、工艺、数据、管理的要求各异,专业的细 分行业平台成为未来制造业共享的重要方向。随着智 能制造的发展、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互联网 与制造业融合步伐的加快,有望在重点行业出现全国 性一体化的共享平台,呈现“一业一平台”态势。 行业性产能共享平台不仅可以聚集同行业制造企 业的生产资源,包括设备、厂房、生产线等,还可以 聚集行业发展相关的生产性服务资源,包括计算资源 、仓储、物流、人力、运维、管理等,从而实现行业 内企业间的高效协同。 行业性产能共享平台除了整合行业资源之外,还 将在探索和推动制定行业共享的规范和标准方面发挥 重要作用,如信息的发布、工程和质量控制、交易流 程和规范、网络支付等,引领行业发展。 (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工业互联网是实现制造业产能共享的重要基础设 施。相对消费互联网,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与国际先 进水平有一定差距,针对这一问题,近两年我国围绕 发展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做了大量部署,有望迎 来工业互联网建设的新高潮。 2017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 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明确提 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覆盖各地区、各行业的工业 共享经济发端于美国,而将这个故事演绎得非常精彩的无疑是中国。中国分享经济发展之快、影响之大,几乎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而如何应对共享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已被视为政府治理创新的“试金石”和“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