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改变世界(21世纪诺贝尔科学奖的启示)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一、获奖信息 获奖信息是与获奖相关的基本状况,包括获奖者 的姓名、国籍及族裔分布、获奖年份、获奖时年龄、 标志性成果取得年份、成果检验期、标志性成果取得 时年龄、获奖原因、成果所属领域、研究类型、研究 开展形式、获奖时所属研究机构、机构的学科专业排 名、机构现有/历史上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标志性 成果获得其他重要奖项情况等测量指标。对其中部分 指标说明如下。 (1)成果检验期。由“获奖年份一标志性成果 取得年份”计算得到,考察不同学科、不同研究类型 成果的检验周期差异。诺贝尔奖的评选遵守同行评议 制度,其获奖者的产生,在提名、人选、审议、评定 等流程,都遵循极为严格的程序,因此奠定了其至高 无上的权威性。通常,科学研究成果都要经过一番实 践检验和同行评议之后才能得以扩散,为大众所接受 。因此,诺贝尔奖的同行评议本质上是一种对科学家 所取得的科学研究成果的社会确认,需要经历一个社 会过程,即获奖者从取得标志性研究成果到获得诺贝 尔奖需要经历一个间隔期,称之为成果检验期。通常 ,诺贝尔奖的成果检验期都较长,少则六七年,多则 50余年,这说明真正原创的科学研究绝非急功近利, 而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科学研究成果所蕴含的价 值和意义接受长期的实践检验并得到社会确认。 (2)标志性成果取得时年龄。考察不同学科诺 贝尔奖获得者取得成果时的最佳年龄峰值,可以为国 家制定科研资助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依据。科学家在一 生的科研周期中,其科研状态一般有高低起伏,中青 年时期往往是开展科研工作的巅峰时期。了解诺贝尔 奖获得者取得标志性成果时的一般年龄,即可估算标 志性成果取得之前的若干年为科学家从事科研工作的 黄金期。对于处在科研黄金期的科研人员,国家在科 研经费和政策上应给予更大力度的扶持。 (3)研究类型。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工作 进行归类,看它是属于经典领域研究还是创新领域研 究,是属于理论研究还是实验(或技术)研究,以便 考察不同类型的研究在成果检验周期方面所呈现的差 异。 (4)研究开展形式。了解诺贝尔奖获得者是进 行独立研究还是开展合作研究。科学无边界、科学无 国界,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开展不同国别、不同领域 、不同行业的研究合作,以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 ,这成为大势所趋。 (5)获奖时所属研究机构。了解历年诺贝尔奖 获得者获奖时隶属于哪个研究机构,进行总体量化统 计研究,即可获知世界上哪些高校科研机构是诺贝尔 奖获得者的聚集高地。据统计,截至2017年,美国的 哈佛大学(157人)、英国的剑桥大学(116人)、加 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104人)是诺贝尔奖获得 者最多的三大研究机构。各高校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