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传(增订本)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王明在学习期间,由于个人聪明,学习又努力, 成绩一直很优秀。据同 班同学王逸常回忆:“我与陈绍禹都是班上学习较好 的同学。当时老师批改 的作文本,每次都按写作的好坏次序发放,最好的放 第一本。每次发放的第 一本不是我的,就是陈绍禹的。凡写文言文时,往往 我是第一本,凡写白话 文时,陈绍禹往往是第一本。他的白话文写得很生动 。”“陈绍禹舌苔突突 的,学习外语自然条件不好,可是他肯读,常常反复 地练,所以,英文也学 得不错。” 据孟庆树说,王明在三农时,参加过抵制日货、 办平民夜校和反对反动 的安徽督军马联甲的活动。1922年,安徽一中学生姜 高琦被马联甲枪杀, 三农学生曾罢课示威,王明还写了《高琦不死》诗一 首: 死于军阀手,活在青年心。 英雄倒一个,继起千万人! 王明1926年12月14日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填的登记 表还说,他从1923 年至1924年上半年,还曾在三农担任过学生联合会的 工作。 但据王明的同学王逸常说:王明在学校开展的政 治运动中,“既不站在 激进派一边,也不站在保守派一边。而是站在中间立 场,采取温和态度”。 王明的同班同学、和王明“形影不离”、对王明“知 之较详”的桂尊秋也说: “三农学校开办后,在同盟会员、校长沈子修影响下 ,聘用朱蕴山、桂月峰、 钱杏邨等进步人士为教师,给学校带来了革命气象。 在1919年到1924年的 5年中,学校开展了‘响应五四运动’、‘反对曹锟 贿选’、‘大演革命文明戏’、 ‘驱逐坏县长骆通’、‘成立贫农夜校’和‘赶走继 任校长刘先黎’等一系列 的政治斗争。陈绍禹在那几年没有什么进步表现。” 特别是在1924年驱逐刘 先黎的斗争中,他竟站在拥刘的学生一边。当时“全 校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反 对刘先黎,只有陈绍禹等少数人支持他。陈绍禹甚至 支持刘先黎用武力镇压 学生。我当时就跑到六安附近的农村,后来回了家, 也顾不得毕业不毕业之 事。后来,听说刘先黎把所谓‘闹事者’都开除了。 我也被开除了。陈绍禹 是毕业离校的”。 1924年夏王明从农业学校毕业后,因家庭生活困 难,在上不上大学的 问题上一时拿不定主意,遂回家与父母商量。据孟庆 树说:金寨镇的两个大 绅士汪四爷(汪培之)和桂四爷(桂玉阶)为了不让绍禹 上大学,合开一个 山货行,把绍禹父亲的生意顶了一半以上,并阻止邮 政代办所设在绍禹家。 绍禹的同学阚如棠也请绍禹到霍邱县阚家圩的高等小 学校去教中文、英文和 算术三门课,一年给三百块钱,因为阚知道绍禹学的 好,三门课都能教。绍 禹和父母商量是否先教两年书,积点钱再升大学。但 绍禹父亲说:“既然汪 桂两绅士捣乱,今年就非升大学不可!没钱也得升学 ,给他们看看!”并说: “穷也要穷得有骨气!”母亲说:“要像牡丹,不要 像芍药。你看芍药那点不 如牡丹,就是因为没有骨头,一见霜就凋零了。”绍 禹听了父母的话后,随 笔写了一首题为“芍药”的诗,给父母看。这首诗的 内容是: 堪称国色与天香,可算花中又一王。 能向牡丹比芳艳,唯无傲骨不经霜。 在父母的支持下,王明决定报考大学。但他和同 学陈璧如到了安庆后, 才知道安庆没有大学,并从三农校长刘先黎处得知可 以报考武昌商科大学。 于是,他和詹禹生、陈步云决定报考商大,并在安庆 “发起组织安徽青年 学会”。 1924年9月,20岁的王明升入武昌商科大学预科 。 P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