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亡国史(崇祯皇帝传)/回顾丛书
作者简介
苗棣: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51年生于沈阳,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曾出版《魏忠贤专权研究》、《崇祯帝》等明史研究专著,主编《中国历史大事典·清史卷》,并撰写过影视文化等方面的多种著作。
内容简介
但这位当今皇帝的法定继承人此时的心情却并不 很愉快。因为尽管在生 活上有洞房清冷、锦衣玉食,身边又是妻妾成群、仆 婢盈堂,但他总是能够 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皇储地位并不稳当。他的父亲 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 明显地不喜欢这位长子,而且宫中朝中乃至京城的市 井之间,近年来一直都 在流传着一些听起来不像是全无根据的流言,大体上 都是说皇帝和他宠爱的 郑贵妃想要找机会废掉现任太子,改立郑贵妃亲生的 皇三子福王朱常洵。有 些流言甚至有鼻子有眼地勾勒出郑贵妃一党阴谋活动 的各个环节,让太子宫 中的上下人等听了难免有些不寒而栗的感觉。 虽说是处在有点朝不保夕的焦虑之中,但年还得 过,而且得到一个儿子 毕竞还是令人高兴的事情。太子这年已经29岁,(按 本书中所提到的年龄, 除特别指出者外,均系当时习惯使用的虚岁。)正妻 太子妃郭氏没有生育过 子女,另外几个侍妾却为他生了不少儿女。这最近一 个出生的儿子排行第 五,生母是在太子宫中地位相当低微的一个小妾刘氏 。生母地位的微贱和在 兄弟排行中的劣势似乎决定了这位新出生的小王子不 会有什么了不起的远大 前程。根据明代的宗室封爵成例,如果朱常洛最后终 于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他的全体儿子除了由最年长的继承帝位之外,都要封 为亲王,但也仅只是亲 王而已,照例要远徙他乡,严禁干政。由于这样的原 因,慈庆宫里趁着过年 的机会,为这次弄璋之喜小小地庆祝了一下,但比起 当年朱长洛的长子朱由 校出生时张灯结彩的一番热闹相差得很远,紫禁城中 其他宫廷院落里忙碌着 的人们对于这件事也没有引起什么注意。 小王子正好在立春这一天出生,如果是在民间, 或许会因此得到一个 “春生”之类的乳名。但皇家体制森严,没有民间那 些世俗的习气,在这个 男孩出世后不久,宗人府就根据太祖皇帝钦定的子孙 排行字序为他择定了一 个郑重其事的嘉名,叫作朱由检。 在幼年,小王子朱由检一直生活在一种沉闷而又 冷峻的气氛中。太子地 位不稳定造成的人心惶惶使东宫中的姬妾、宫女和太 监们宁可明哲保身,尽 量少出头少说话;前途的莫测又加剧了宫廷中本来就 层出不穷的钩心斗角、 相互仇视和中伤。这位小王子也算是命途多舛,他的 生母刘氏并没有因为给 太子生了儿子而母以子贵起来,反而在哺育儿子的期 间遭到太子的冷落与厌 恶。刘氏为此郁郁寡欢,竟然积郁成疾,在她的儿子 才只虚岁5岁(实际只有 3周岁)的时候,就抛下了亲生骨肉,死了,当时只有 23岁。 小王子自有乳母喂养着,而且太子还指定了一位 宠妾李选侍(康妃)作 为这第五个儿子的直接监护人。但缺乏生母之爱还是 给这小王子心灵上烙下 了深深的印痕。十几岁上,他受封为信王,曾经留意 向宫中的老太监打听: “听说生母刘老娘娘葬在西山申懿王坟附近,你知道 吗?”’老太监说知道, 他就拿出银两,秘密派人前去祭奠。后来登上帝位, 他隆重地追封生母为孝 纯皇太后。此后,又急切地想要找人画出生母的遗容 ——因为无论他对于亲 生母亲怎样思恋怀念,却没有办法靠着幼时的记忆为 自己提供一个具体的形 象。后来仍然是由几位老太监在宫中选择了一个相貌 较为相似的宫女做模 特,再凭着回忆指点,总算绘出了一幅刘太后的遗像 。他的外祖母刘老夫人 那时候还健在,见到画像认为也还说得过去。崇祯帝 对着遗像大哭了一场, 才算了结了自幼留下的遗憾。 太子朱常洛总共有过7个儿子和lO个女儿,分别 出自他的一大批侍妾,但 这十几个儿女中的大多数都在婴儿时期就夭折了—— 宫中虽然奢华富有,医 疗卫生条件却并不比民间好多少,婴幼儿的死亡率极 高,哪一位龙子龙孙或 是金枝玉叶能够坚持到长大成人,全凭运气。在朱由 检童年的生活中,可以 算得上兄弟伙伴的只有大哥朱由校(后来的天启帝)、 三哥朱由楫,以及后 来封为乐安公主、遂平公主和宁德公主的三位小妹妹 。但几个兄弟都被各自 的生母或是养母把持着,作为日后兴旺发达的政治资 本,每个人身边又都簇 拥着一大群宫女太监,相互间基本上没有什么交往, 也没有机会像百姓家的 小孩子那样集合在一起玩耍打闹。对于一个孩子来讲 ,没有童年的伙伴,本 来就十分寂寞难耐的深宫生活更显得沉闷无聊。 在生母刘氏死后的第二年,也就是万历四十三年 (1615),慈庆宫里却 突然发生了一件引起极大轰动的事件,打破了深宫的 沉寂。 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