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社会工作实务与管理
作者简介
肖燕,管理学博士,主任技师,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肿瘤医院纪委书记,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评审评价专家,国家卫生健康委大型医院巡查专家,兼任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社会工作暨志愿服务专委会副主委,中国康复医学会社会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医院协会医院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管理专委会主委。先后在国家及省、市报刊杂志发表文章近百篇,主持和参与6部医院管理专著的编写工作;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并多次应邀在省内外各级培训班进行学术讲座,内容涉及医疗质量管理、医院文化建设、医院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医院社会工作、医院发展战略等内容。
内容简介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带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对医务社会工作发展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医务社会工作的诞生与发展,一直回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的需求。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诞生。历经百年的发展,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在医疗机构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和壮大。2009年“新医改”要求发展医务社会工作以来,我国医务社会工作者为回应广大人民不断增长的健康照顾需求、实施“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实现健康领域的社会治理创新而不懈努力和奋斗。目前,我国医务社会工作逐步融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成为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务社会工作者与医疗团队合作,共同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了更全面的健康服务,为促进健康平等和社会福祉、实施“健康中国”国家战略贡献了专业力量。但是,我国医务社会工作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服务体系不完善、专业人才缺口大等问题。医务社会工作者要汇聚多方智慧与力量,共同推动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新一轮发展,使我国医务社会工作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 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我国医务社会工作亦面临着发展的新契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命题并阐述了基本特征。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在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实践性”的专业优势,在实践中体现专业价值,践行专业使命。同时,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对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医疗卫生领域,医务社会工作要对实现高质量、高品质的健康照顾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方能真正地体现专业优势和价值。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医务社会工作既要借鉴西方经验,又要立足本土国情,构建适应本土医务社会工作实践场域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回应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本书的编写汇聚了各地的探索经验与方法,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期待医务社会工作以需求为导向,发挥专业作用,促进社会认同,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书在最终的呈现上将尽可能展现出如下效果:1.体现实务与理论结合,展现理论-方法-实务相串联的内在逻辑,运用详实的案例归纳出在实务场景运用理论的经验;2.阐释当下社工实务领域的相关管理模式,包括人才管理模式、项目管理模式、质量管理模式,讨论这些管理模式的成效和局限,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展望;3.专业与通识相结合,易于读者理解、掌握和运用,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