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百科

儿童心理百科
作者: (日)东山纮久|译者:沈璐华
出版社: 求真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2.50
折扣购买: 儿童心理百科
ISBN: 9787802582040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要拥有充实的人生,身、心、灵的健康和成长必 不可少。虽 然身、心、灵的维持、充实和发展从本质上得靠自己 ,但难以胜 任的人也不在少数。自古以来,也不乏为此提供帮助 的人们。 在远古时代,是巫师负责抚慰人们的身、心、灵 。后来,随 着文明的进步,职业出现分工,身体的健康开始由医 生负责,心 理也由心理方面的专业人士,比如现在的心理医生负 责,而灵魂 则是由宗教人士负责。心理是介于身体和灵魂之间的 领域,很长 一段时期,是医生和宗教人士兼而任之。 随着心理学特别是临床心理学的发展,人们越来 越认识到需 要有专业人士来应对心理方面的各种问题。例如,对 于面临人生 最大危机——死亡关头的临终患者,医生、心理医生 以及宗教人 士的帮助就必不可少。这一点已得到广泛认同。很难 想象有谁愿 意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孤独地面对死亡。 很抱歉一开始就谈到死亡的话题,不过,死生亦 大矣。同 样,迎接新生命的诞生也需要身、心、灵的帮助。在 日本,除了 孕期一定会去看妇产科,许多人为了平安生产还会参 拜神社或到 寺庙祈福。为消除养育孩子的不安,还会借助前辈们 或专家的 智慧。 对医生、宗教人士,人们都熟稔有加,然而对心 理的专业人 士,人们的印象就极其淡薄了。在日本,心理专业人 士的培养起 步要比欧美晚50年。自己、孩子或家人遇到心理问题 需要寻求 帮助时,往往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21世纪,在医学 进步的同 时,临床心理学也应随之同步,我们每一个人也应该 多学一点儿 心理学。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儿童心理成长的各个阶段 。 有这样一种说法,即与其他哺乳动物相比,人类 的婴儿早出 生了一年。动物出生后几个小时就能站立、行走、奔 跑,跟着爸 爸妈妈四处奔波求食;而我们人类呢,要学会走路、 说话,学会 跟爸爸妈妈吃一样的东西,都得花一年以上的时间。 出生后第一 年的婴儿,不得不全面依赖以母亲为主的养育者。无 论大事小 事,都得依赖他人,否则就无法生存。所以,这一时 期的人际模 式奠定了一个人一生的人际交往方式和世界观的基础 ,对基本人 格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专家们特意将人生这 一最初的人 际模式称为初期人际模式。一个人是否善于赢得他人 的疼爱或亲 近,是否信赖他人,看待事物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 这些基本人 格特点都是在人生的这一时期形成的。 在初期人际模式的基础上,幼儿开始主动接受周 围的事物。 在这个时期,幼儿还不会有意识地施与,只是单纯地 接受和体 验。在接受阶段的初期,要么全部接受,要么全部拒 绝,还不懂 得有选择性地接受一部分,或拒绝一部分。 在这个阶段,是否接受了好的事物,或是被迫接 受了不好的 事物,或是自己的愿望被拒绝无法得到满足等等,都 会对以后的 人生和对世界的感受方式产生很大影响。即便是遇到 难以接受的 事物,学会信赖的幼儿也会在养育者的帮助下予以接 受,并拥有 心力进行体验。这样的幼儿,也能够学会部分地接受 或拒绝。 而没有心力进行这种体验的幼儿,结果只能是要 么全部接 受,要么全部拒绝。什么事不分出个青红皂白决不甘 心、并强迫 他人也这么走极端的人,问题的根源往往就出在这个 时期。这个 世界没有纯粹的善或纯粹的恶,只有可选择性地部分 接受或拒绝 的人,才能够为自己的人生营造出更广阔的空间,在 现实生活中 也才能如自得7k。 接受以后就需释放,不然积存太多就可能崩溃。 一味接受而 不懂得施与的人,慢慢地别人也不会再施与给他了。 所谓生命与 人际,正是相互作用的。刚出生的婴儿,是不会有意 识地释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