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上诗书词传系列4册套装(彩插珍藏版,有唐以来,传颂不衰;文学经典,国人必读)

枕上诗书词传系列4册套装(彩插珍藏版,有唐以来,传颂不衰;文学经典,国人必读)
作者: 徐若央、飞雪情、丁耽
出版社: 现代
原售价: 159.20
折扣价: 71.64
折扣购买: 枕上诗书词传系列4册套装(彩插珍藏版,有唐以来,传颂不衰;文学经典,国人必读)
ISBN: 9787514386523

作者简介

徐若央,国风圈负有盛名的古诗词畅销书女作家。著有超级畅销书《枕上诗书:一本书读懂最美古诗词》。若不能超凡脱俗,便要极尽红尘。 飞雪情,又名蝶衣,本名胡荣华。作家编剧,创作作品700多万字,是多个文学网站大神级作家。已出版《诡谷符文》《盗墓空间》《此情无计可消除》等畅销作品。 丁耽,新概念比赛获奖者。喜爱诗词文学,尤喜宋词。从事文学创作已有十多年,作品近千万字。曾任“樊登读书”品牌文案负责人。

内容简介

序:一场绚烂花事 喜欢于子夜时分,寻一首雅致的曲子,然后任由思想天马行空。 这时,必定捧着一本清丽的宋词,在字里行间沉醉不已。 扉页上典雅的写意画仿佛散发着浓浓的墨香,醉了每一位过往的游人,勾起心头几多沉淀的往事。 一个人就是一段历史,一段历史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就是长长的一生。翻开历史泛黄的书页,繁花似锦,而我独爱宋朝那蒙蒙的烟雨。 岁月悠长,拂去历史厚厚的尘埃,那一首首古老的诗词,虽然隔着千年的光阴,但依然如泣如诉,向我们倾诉着那一场场悲欢离合的恋情。 站在历史长河的岸边,隔着层层雾霭,时光仿佛就在一瞬间倒流,画面如胶片一般匆匆闪过,那一张张或娇媚或英武的面容,逐渐清晰了起来。 宋词,是心头的一片柔情,隐藏在放荡不羁的外表之下。 也只在夜深人静时,和着一杯清酒,击节高歌,借皎洁的月光,泼墨于苍白的人生画卷之上,绽放出朵朵娇艳的生命。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李清照是宋词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独树一帜。她就像是历史长河里的一抹亮光,惊艳了世人的目光。 李清照一生颠沛流离,从少女时期的万千宠爱集一身,“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到新婚后的甜蜜喜悦,“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再到晚年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她的诗词很好地诠释了她的一生。 传奇的背后也许只是一个普通的故事,那些过往静静地躺在岁月的褶皱里,等待时间的慰藉和流传。 第一卷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豆蔻年华 陌上花开,桃之灼灼,明水湖畔波光潋滟,分外醉人。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女孩降临在山东章丘明水湖畔。她明眸皓齿,软玉温香,一颦一笑间尽显灵动与婉约。她聪慧颖悟,才华过人,自幼便有诗名,所写诗词慷慨大气、才力华赡,留下多首千古佳句,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第一节 李家有女初长成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青梅煮酒,与一轮圆月,一首古琴曲相伴,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去寻觅那样一段时光,那样一个女子,那样一段诗词,仿若时光就此定格,留在眼前的画面只有你“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娇俏模样。 那一季,山东章丘青砖碧瓦,古柳成荫。明水湖波光潋滟,如少女含情的双眸,在微微细雨中闪烁着古朴的光芒,点燃了小镇所有的故事。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太平日久,时令交替,春风送暖,最先绿的当属明水湖畔的垂柳,出落得娇艳欲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更有百鸟争鸣,好一幅春的盛景。 此时正值北宋盛世,汴京的街头软红香土,车水马龙。汴京的繁盛被许多史书所记载。例如,文人孟元老就曾在《东京梦华录》里这样写道:“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 开封曾有过很多的名字,但哪一个名字都抵不过“汴京”二字,繁华的御街,壮观的大相国寺,巍峨的宫墙,都让人仿佛梦回昨日的汴京。一切如旧,岁月安好。 自古太平盛世人才辈出,北宋被誉为“文人心目中的天堂”,舞文弄墨,悠然自在。宋太祖曾留下训诫“不得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音同即,杀)之”。这样的训诫一出,文人的地位也就更加巩固。 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辛弃疾、陆游、李煜、秦观等一代宗匠,开创了北宋的文坛盛世。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为人公正清廉,齐鲁著名隐士廉复撰写《廉先生序》一文,述其平生,证其为人,传其不朽。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官太学录。他专心著述,文名渐显,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再转博士,以文章受知于苏轼”,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同在馆职,俱有文名,称为苏门“后四学士”。元祐四年(1089),李格非因生性耿直,得罪了权贵,被外放担任广信军任通判一职。任职期间厌恶邪术,不信鬼神,反对迷信。又因为北宋朝廷的达官贵人安于现状,日益腐化,李格非居安思危,忧国忧民,可谓两袖清风,浩然正气,学识渊博,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 因为秉性正直,虽不受权贵所喜,却甚得百姓的爱戴。1084年的北宋依然弊绝风清,衣冠文物。这一年,李格非还在郓州任教授,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喜得爱女,为其取名“清照”。 漱玉泉边,在李格非山东章丘的宅子里,一声响亮的啼哭划破了古镇寂静的夜空,一代婉约词宗李清照就此诞生了。 此时正值春末夏初的时间,她是三月里即将绽放的蓓蕾,虽然是个女婴,但并没有冲淡李家的欢欣。张灯结彩,奔走相告,甚至许久之后李家人都记得那日蔚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以及女婴漆黑如夜空的眸子和在睡梦中露出的甜甜笑容。 她如一枚小小的果核一般,肢体柔软,粉妆玉裹,眸子里藏满了惊奇。她就这样降临在书香门第的李家。 生于这样的才情世家,李清照耳濡目染,整日受书香之气熏陶,又勤读百家书,日日舞文弄墨,工书,能文,兼通音律,“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幼时的她仅沉醉在诗文绚丽的辞藻里,并不晓得这些她甘之若饴的才情,日后会把她推向怎样的一座高峰。 光阴荏苒,韶华易逝,不知人间烦恼事的李清照仿佛倏然间就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靡颜腻理,明眸皓齿,如桃花般娇艳的容颜,心里更是蕴藏着星辰大海。一双眸子在长睫毛的掩饰下,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这样兰心蕙质的女子,必定是惹人极尽宠爱的。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下,李清照见到了诗和远方。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李清照的心里有了少女对爱情的懵懂和惆怅。也正是在这样的年纪,让李清照提笔写下了这首经典的词作: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旧时的女子受封建礼法的约束,行为举止都有条条框框约束着,秉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原则,才被视为端庄。 就算是院外姹紫嫣红、花红柳绿,也只能无奈地仰望着头顶巴掌大的一方天地,去遥想在那样一个枝叶繁茂的街头,在回眸间与哪家的公子一见倾心! 抑或在自家的院中,由丫鬟仆从看着,就算荡个秋千也得端着大家闺秀的模样,哪里还有半分的肆意洒脱。那股子懵懂的快乐,早在离开房门的时候就已消失殆尽,唯剩下满腹的郁郁寡欢。 只能守着绣楼中的一棵老树,悲春伤秋了。 哪里还能像李清照这首词中所描述的一样“沉醉不知归路”。由此亦可见,李清照父母对其是如何的宠爱有加,亦能判断出其父母博大的胸襟与远见。 许正是如此,才成就了日后的一代词宗。 荡舟、争渡,与相好的姐妹相携郊外同游。一直玩到了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愿归去。等到完全没了游玩的兴致时才乘舟返回,却误入了藕花深处,寻不到出去的路。 “怎么办呢?”少女娇俏的惊叫声与船桨破水的声音,掺杂在一起,惊起芦苇丛中觅食、玩耍的鸥鹭。 这首《如梦令》虽然仅有寥寥几句,读来却觉唇齿留香,句句清丽。把少女的灵动、纯真、顽皮描写得活灵活现。 读罢,那日的景象仿佛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月暮时分,一位身材窈窕的妙龄女子,乘坐在一叶扁舟之上,四周波光潋滟,莲叶田田,残霞夕照,鸥鹭闲眠。清可见底的湖面倒映着少女娇俏的容颜,晚风袭来,吹动衣袂飘飘,好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 少女顽皮戏耍,额头、鼻尖挂着晶莹的汗水,哼唱一首《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把心中对懵懂爱情的向往,都寄托在这样一首江南小调里,让歌声带着自由飘向遥远的未来。 轻舟在湖面上荡起层层涟漪,一路追赶着残阳。少女端坐在船头,瞧着眼前如画的景色,眼眸中的笑意越发浓烈。 年少不知愁滋味。此时,应是一生中最美好的豆蔻年华吧!在空白的人生画卷上,涂上的浓墨重彩的一笔,点缀了整个人生。 花香、美景,让少女暂时摆脱了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露出少女顽皮的天性,才有了争渡之举。 当轻舟穿行于荷池之中,看着栖息的鸥鹭惊飞,少女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自由和酣畅淋漓。 心底那种新鲜的悸动,从诗词的韵脚中洋溢而出,便有了这首灵动的《如梦令》。 回顾李清照的一生,经历过太多的苦难。回头再读这首小令的时候,内心由衷地为她感到快乐。命运虽然多舛,但能拥有这样一段独属于自己的轻松快乐的时光,也能温暖和照亮日后灰暗的人生。 薄酒可以忘忧,美景无处光啊,却总是太急,一道残阳平铺水面,只见水面波光粼粼,叽叽喳喳的鸥鹭争占宿处,远处一缕缕青烟袅袅升起。 尚未尽兴的她,借着酒力,误入了藕花深处,划桨争渡间,竟然惊起了一群鸥鹭,瞧着它们惊慌失措腾空而起的模样,少女脸上的笑意更浓了。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短短几个片段,就把移动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并且流传至今。 这首小令也是李清照广为流传的一首词。写出了李清照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得想随她一道荷丛争渡,沉醉不知归处。 青春几何时,风过花飞,那短暂的青葱岁月是她纸短情长的雨季,也是她往后余生的晴空万里。 经年如风,红尘滚滚。在无心的岁月里,待所有繁华都成空时,那短暂的青春仍是浮华人间最美的修行。 你喜欢清风明月,而我独爱烈风的自由。少女时期的李清照尚且不知愁滋味,所以文字间仅有灵动与美好。那瘦弱的肩膀尚且载不动许多愁。 如此也好,在这样的岁月里,她可以去看一场荼蘼的花事,亦可渡船去赏一湖潋滟的春水。 她可以将岁月装进行囊,也可以将往事背负肩上,让那颗不谙世事的心,逐渐学会经历风雨。 待日后孤身一人漂泊异乡的时候,尚有一丝温暖在心头。每每午夜梦回,尚能靠着一首诗、一段回忆来取暖。 但此时,她仅有16岁,心情雀跃,初试笔墨写下这样一首小令,又哪里知晓许多年之后是雨,还是晴。 《李清照词传:一枝折得,天上人间》 她的人生是一场绚烂花事,她的词是一段优雅旅程: 每一个不甘平凡的人,都应该读读李清照的词和修行 《李煜词传:本是不归客,情深留风尘》 宋朝用刀剑亡了他的国,他用诗词征服了整个大宋: 每一个小确丧的人,都应该读一读李煜的词和勇敢 《苏东坡词传:明月三千里,孤灯二十年》 伟大文人的标志性人生,乘风破浪的理想型人格: 每一个迷茫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苏东坡的词和人生哲学 《纳兰容若词传:人生若只如初见》 一个拥有世间一切的公子,一段倾倒无数后人的传奇: 每一个心有遗憾的人,都应该读读容若的词和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