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哈尔滨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20.80
折扣购买: 一次读完30部西学经典
ISBN: 9787807531722
《理想国》是柏拉图集毕生精力所著的不朽之作,集其哲学与 政治思想之大成。全书共分十卷,一般研究者都将全书分为五个 部分:第一卷是第一部分;第二至四卷是第二部分;第五至七卷是第三部分 ;第八至 九卷是第四部分;第十卷是第五部分。 第一卷首先提出了全书要讨论的主题,并且绪论性地对这个问题作了讨 论:关于 什么是正义及其对人是否有益。正反两方面的答复都给出了,第一个回合, 反方遭到 驳斥,苏格拉底作为正义的辩护人的角色已经确定,全书的基调也确定了下 来。 从第二卷开始,详细地讨论了苏格拉底的观点。第二至四卷作为第二部 分,将个 人正义与国家的正义作了类比,因其问题的相似性也就是苏格拉底所说的“ 大字”与 “小字”的关系,将问题从个人道德上的正义转向了国家的正义。国家由三 个阶层组 成:卫国者、辅助者、生产阶级。国家的正义在于三个阶层各司其职,互不 相乱,和 谐一致。与此相应,灵魂也由三部分组成:理性、激情、欲望。三部分的和 谐一致构 成灵魂的正义。这样就回答了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正义。这个问题是回答正 义对人是 否有利的关键。这一部分还提出了社会分工基础上的国家生成论。分工使人 的生存能 力增强,可以使效率提高。国家产生自人类生活需要的多样性,没有一个人 能够完全 做到自给自足,因为人们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彼此相互需要和相互帮 助而居住 在一起。人们不再满足于生存的标准,而要舒适地生活,城邦要扩张,军队 因而产生, 这样一个真正的国家就出现了。 第五至七卷作为第三部分,是以作为柏拉图哲学主体的相论为基本内容 的。这部 分论述了理想的国家中的妇女儿童问题。在古希腊,妇女是处于从属地位的 ,但柏拉 图超越了这种流行的观点。在妇女问题上他是倾向于男女平等的。柏拉图极 其强调在 培养未来的统治者中教育的作用。教育成为实现理想国、培养下一代统治阶 级、维持 理想国的重要手段。他认为国家应该由且必须由哲学家来统治,整体的幸福 才有可能 获得。哲人王的教育是有计划地进行的,教育理论的基础是以至善为目的的 相论。哲 学家在理想城邦中不再允许脱离公众与社会独享沉思之快乐,他必须用劝说 或者强制 手段来帮助其他人认识到善。在哲人王的治理下,达到城邦的整体和谐与幸 福。 第八至九两卷再次讨论起正义还是非正义对人更加有益的问题。其中讨 论了由于 理想政体的败坏而形成的四种不同的政体:荣誉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 、僭主政 体。柏拉图首先探讨了第一种不完善的政体是荣誉政体,他认为这种政体相 当于斯巴 达所推行的政体。比较而言,柏拉图对于这种政体更多的是持肯定的态度, 认为它是 现实政体中最好的。接着柏拉图指出寡头政体是建立在财产的考虑上的政体 ,在这种 政体下,政权操纵在富人手中,穷人不能分享政权。而民主政体则政治机会 平等,允 许个人有从事他所愿意的任何事情的自由。这无疑是指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 政体。而 当民主政体中的穷人与富人之间产生冲突与斗争时,僭主就乘机取得政权, 建立个人 的独裁统治。这种政体是四种政体中最坏的、最可鄙的政体。与这四种政体 相对应的 是不同政体下的四种性格的公民,他们依次失去对欲望的节制而品德递降。 到了僭主 政体,人们的人格完全为欲望所控制以致失去了理性,成了私欲的奴隶,成 了最不正 义的人。正义的灵魂在理性的统治下,三个组成部分相互和谐。就是说幸福 在于正义。 第十卷重新讨论了诗歌的形而下性。柏拉图认为,艺术的本质是复制和 模仿,故 而认为诗歌相对而言,只是摹本的摹本:可感事物是对理念的一种模仿,而 诗歌创作 又是对可感事物的模仿,因而距离本身更为遥远,是形而下的。诗人对模仿 的东西没 有真知,甚至也不能有正确意见,而他们创造的作品使人迷惑,妨碍了人对 真知的追 求,因为诗歌吟咏引发人的情感与欲望,对理性是一种威胁,因而要将诗歌 逐出城外。 P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