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万卷
原售价: 50.00
折扣价: 29.00
折扣购买: 中国文化二十一讲——奥森文库传家书系
ISBN: 9787547048535
吕思勉(1884—1957) 字诚之,江苏常州人。 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 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与历史教育,先后在多所学校任教。 一生著作丰厚,著有《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等,共计1000余万字。 曹伯韩(1897—1959),湖南长沙人,著名语言学家,著有六部语言学专著以及二十余部历史、地理、国际关系、青年修养等社会科学方面的通俗读物,如《国学常识》《世界历史》《语文问题评论集》《中国文字的演变》《通俗社会科学二十讲》等文化普及读物,均曾产生过较大影响。
社会是整个的,作起文化史来,分门别类,不过 是我们分从各方面观察,讲到最后的目的,原是要集 合各方面,以说明一个社会的盛衰,即其循着曲线进 化的状况的。但是这件事很不容易。史事亡失的多了 ,我们现在对于各方面,所知道的多很模糊(不但古 代史籍缺乏之时,即至后世,史籍号称完备,然我们 所要知道的事,仍很缺乏而多伪误。用现代新史学的 眼光看起来,现在人类对于过去的知识,实在是很贫 乏的)。 贸贸然据不完不备的材料,来说明一时代的盛衰 ,往往易流于武断。而且从中学到大学,永远是以时 为经、以事为纬的,将各时代的事情,复述一遍,虽 然详略不同,而看法失之单纯,亦难于引起兴趣。所 以我先在这里,略述历代的盛衰,然后在后面依据文 化的项目,把历代的情形,加以叙述。这样,读者读 完后,对于历代的社会状况,就会略有所知,则涉及 时措辞可以从略,不至有头绪纷繁之苦;而于历代盛 衰的原因,亦更易于明了了。 叙述历代的盛衰,此即向来所谓政治史。中国从 前的历史,所以被人讥诮为帝王的家谱,为相斫书, 都由其偏重这一方面之故。然而矫枉过正,以为这一 方面可以视为无足重轻,也是不对的。现在的人民, 正和生物在进化的中途需要外骨保护一样。 这话怎样说呢?世界尚未臻于大同之境,人类不 能免于彼此对立,就不免要靠着武力或者别种力量互 相剥削,在一个团体之内,虽然有更高的权力以判其 是非曲直,而制止其不正当的竞争,在各个团体之间 却至今还没有,到被外力侵犯之时,即不得不以强力 自卫,此团体即所谓国家。 一个国家之中,总包含着许多目的简单,有意用 人力组成的团体,如实业团体、文化团体等都是。此 等团体和别一个国家内性质相同的团体,是用不着分 界限的,能合作固好,能合并则更好。无如世界上现 在还有用强力压迫人家,掠夺人家的事情,我们没有 组织,就要受到人家的压迫、掠夺,而浸至无以自存 了。这是现今时代国家所以重要。 世界上的人多着呢?为什么有些人能合组一个国 家,有些人却要分做两国呢?这个原因,最重要的, 就是民族的异同,而民族的根柢,则为文化。世界文 化的发达,其无形的目的,总是向着大同之路走的, 但非一蹴可几。未能至于大同之时,则文化相同的人 民可以结为一体,通力合作,以共御外侮;文化不相 同的则不能然,此即民族国家形成的原理。在现今世 界上,非民族的国家固多,然总不甚稳固。其内部能 平和相处,强大民族承认弱小民族自决权利的还好, 其不然的,往往演成极激烈的争斗;而一民族强被分 割的,亦必出死力以求其合。这是世界史上数见不鲜 的事。 所以民族国家,在现今,实在是一个最重要的组 织,若干人民,其文化能互相融和而成为一个民族, ◎吕思勉与陈寅恪、钱穆、陈垣并称“史学三大家”,《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等经典著作,堪称了解中国文化与文明的窗口。 ◎《中国文化二十一讲》通过“民族、婚姻、财产、货币、教育、衣食、住行”等21个关键词,全面剖析中国文化脉络,大到官制、水利,小到饮食起居,在最普通的角落挖掘古代中国文化的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