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智慧成语世界(成语里的豺狼虎豹儿童彩绘版)/中国成语大会

我的智慧成语世界(成语里的豺狼虎豹儿童彩绘版)/中国成语大会
作者: 编者:中国成语大会栏目组
出版社: 接力
原售价: 20.00
折扣价: 11.91
折扣购买: 我的智慧成语世界(成语里的豺狼虎豹儿童彩绘版)/中国成语大会
ISBN: 978754484653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豺狼当道 智慧故事 东汉时期的汉顺帝刘保在位的时候,极其*信宦 官(也就是宫里的太监),导致宦官在政治上**强 势。与此同时,皇后梁氏的娘家作为外戚,把持朝政 ,特别是皇后的哥哥梁冀,简直比皇帝还霸道。*有 甚者,梁氏家族和宦官为了谋取*大的利益,竟勾结 起来,搞得整个朝廷乌烟瘴(zhang)气。 当时有—个年轻的官员,名叫张纲,特别看不惯 这样的状况,多次上书要求削减宦官数量,约束外戚 权力。汉安元年,顺帝选派了八个人到全国各地巡查 ,查处地方官员中的贪官污吏。其中七人都是年纪很 大、资历很深的官员,只有张纲一人年纪不大,官职 又低。旨‘令颁布之后,其他七人陆续出发去巡查了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张纲拒*巡查。他连洛阳都 没出,就把自己坐的车的车轮卸掉,深埋地下,愤然 说:“如今凶狠的豺狼在大路上横行无忌,怎么还能 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抓小打小闹的狐狸!” 他用埋车轮这个行为,表示自己要死守在都城洛 阳,哪儿都不去。然后,他写了很多奏折,向汉顺帝 控诉宦官和外戚的种种罪行,特别是指名道姓地说大 将*梁冀陷害忠良、贪赃枉法。他还提出了许多整顿 朝纲的建议。这些奏折言辞犀利,震惊了文武百官, 大家都觉得这个年轻人真是太勇敢了。 智慧点滴 “豺狼当道,安问狐狸”这句话,后来演变出了 成语“豺狼当道”,比喻坏人掌握了大权。 张纲痛恨的这个梁冀,在历**有个名号,叫作 “跋(ba)扈(hu)将*”,“跋扈”就是粗暴蛮横 的意思。这个名号的由来,有一段让人悲伤的故事。 汉顺帝死后,他的儿子汉冲帝继位。汉冲帝当时只有 两岁,在位不到一年,这个小娃娃皇帝也死了。梁冀 为了能继续控制朝廷,就从刘氏宗亲里选了一个八岁 的孩子继位。这就是汉质帝。可是梁冀没想到,汉质 帝人小鬼大,有**上朝的时候,竟当着大臣们的面 说梁冀是个“跋扈将*”。梁冀觉得这孩子长大了恐 怕对自己不利,就在小质帝吃的饭里下毒,把小质帝 毒死了。在那之后,梁冀*加肆无忌惮,坏事做尽。 张纲在顺帝时就不畏强权,苦苦劝谏顺帝除掉梁 冀,如果那时候顺帝能够将这只“豺狼”绳之以法, 也不至于出现后来可怜的小质帝被杀,东汉朝政一度 陷入危机的局面了。 智慧贴士 “豺狼当道”这个成语,具有强烈的贬义色彩, 而且专指坏人掌握了一个社会或团体中至高的权力, 就像故事中的宦官和外戚,他们通过控制**的统治 者——皇帝来实施自己的坏主意,为自己谋取巨大私 利,这才是“豺狼当道”的本义。一般层面上的坏人 掌握普通的权力,是够不上使用“豺狼当道”这个成 语的。 在这个成语中,我们要注意的是“豺狼”的“豺 ”字的写法和读音要准确,“豺”字的偏旁是“豸” 而不是“犭”,读音是“chai”。 狼狈为奸 智慧故事 在“狼狈为奸”中,狼是真实存在的动物,而狈 是传说中的动物。唐代志怪小说《酉阳杂俎》里说, 狼的前腿长,后腿短;狈正好相反,前腿短,后腿长 。狈每次出去都必须依靠狼,趴在狼身上才能行动, 否则就会寸步难行。 狼和狈经常合起来干坏事。当时有一个叫临济郡 的地方,附近有狼穴。有个人夜晚独自在野外行走, 竟然碰到了几十只狼。那人顿时毛骨悚然,他发现不 远处有一个*垛,就急忙跑过去,爬到*垛顶上。 *垛下的狼和他对峙了一会儿,其中两只突然转 身离开。不一会儿,它们回来了,身上还驮着一只老 狼。老狼被驮到*垛下面,张开嘴,开始从*垛底部 扯*。其他的狼看见了,也纷纷上前,用嘴往外扯* 。不一会儿,*垛已经摇摇欲坠。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猎人赶来,把狼赶走了。第 二天,人们来到*垛附近查找,找到了一个洞穴。大 家把洞挖开,打死了里面大大小小一百多只狼。大家 都怀疑,那只被驮着的老狼并不是狼,而是狈。 后来人们用“狼狈为奸”比喻互相勾结做坏事。 智慧点滴 传说狈的两条前腿极短,必须趴在狼背上才能行 动。如果失去狼的扶持,狈就挪动不了了,所以,人 们用“狼狈”这个词来形容困境中的人。在现实中, 到底有没有狈呢?到目前为止,没有证据证明存在“ 狈”这种动物。也有相关的新闻报道,说见过狼背着 前腿很短的狼一样的动物,但*后证明,那并不是狈 ,而是被猎人设下的捕猎夹夹断了前腿的狼。狼一般 不会抛弃同伴,所以偶尔也可以看到健全的狼背着残 疾的狼这样的景象。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狼这种动物一般都是以反 面形象出现的。比如“狼子野心”“狼心狗肺”“如 狼似虎”等成语,都是贬义词。 智慧贴士 “狼狈为奸”的近义词有“沆(hang)瀣(xie )一气”“同流合污”“朋比为奸”。唐代有一个叫 崔瀣的人参加考试考中了,当时的考官也姓崔,叫崔 沆,于是当时有人嘲笑说:“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后来用“沆瀣一气”泛指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同流合污”指跟随着坏人一起做坏事。“朋比为 奸”形容互相勾结干坏事。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