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全民经典阅读:劳动的力量·勤奋的印记

【社科】全民经典阅读:劳动的力量·勤奋的印记
作者: 编者:唐德群|
出版社: 成都地图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2.28
折扣购买: 【社科】全民经典阅读:劳动的力量·勤奋的印记
ISBN: 978755572490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大禹治水 上古时期发生了一次 特大洪灾。 洪水泛滥,犹如脱缰 的野马,四处奔腾,淹没 了平地,冲毁了房屋和庄 稼。 为了治服洪水,人们 推荐一个叫鲧的人来治水 。 鲧治理了几年,但因 不了解洪水的特性,而且 方法不对,所以没有取得 成效。 鲧死的时候,悲伤地 叹道:“没有治服洪水, 我死也不甘心啊!” 鲧的儿子叫禹,他继 承父亲的遗志,决心治服 洪水,为民造福! 舜得知禹有治水的决 心,而且他确实很能干, 就对他说:“禹,去吧, 带领人们去治服洪水!” 禹认真听取别人的意 见,总结前人多年治水的 经验,决定放弃“堵”的办 法,因为“堵”的办法是修 筑土坝,截住洪水,结果 只会使水越堵越大,最后 冲垮土坝。总之,堵住了 这一处,冲坏了另一处。 禹对大家说:“我们除 了‘堵’,还要‘导’,就是疏 导,想办法把水引到大海 里去。” 大家听了禹的话,觉 得有道理,一致赞同:“ 对呀!就这样干!” …… 蔡伦改进造纸术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 久的文明古国之一,有很 多发明创造,其中造纸术 就是一项著名的科学技术 成果。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 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但 是那个时候还没有纸。纸 是我国劳动人民经过长期 努力才发明出来的。早期 ,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和 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 在青铜器上。后来,人们 又把文字刻在竹简和木简 上。再后来,人们又在丝 织品上写字画图,这就有 了帛书。两汉时期,人们 用蚕茧制作丝绵时发现, 盛放蚕茧的篾席上,会留 下一层薄片,可用于书写 。人们还发明了用麻纤维 造的麻纸,这是世界上最 早的植物纤维纸。但是丝 绵纸原料少,成本高,满 足不了社会的需求,而麻 纸由于当时生产技术上受 到很多限制,比较粗糙, 且不便书写。怎样发明一 种原料来源广、价格又低 的纸呢?汉和帝时期,管 理宫廷用品的尚方令蔡伦 ,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 上,终于制造出了质量较 高的纸张。 …… 李春巧造赵州桥 接连几天的滂沱大雨 把冬、春两季干涸的洨河 灌了个饱,猛涨的洪水呼 啸翻滚。多少赶路的人叹 口气转身就走了,只有一 个小伙子还呆呆地站在雨 中。他急着要去看生命垂 危的师父,可偏偏让汶河 给挡住了去路。等雨停水 退赶到城里时,师父已经 离开了人世。小伙子抚摸 着师父留给他的几架精致 的石桥模型,含泪立志: 为百姓造福,在洨河上造 一座石桥。 这个小伙子是我国隋 朝的一个石匠,名叫李春 。他为了在洨河上架石桥 ,决定先摸清洨河的情况 。李春徒步半个月,不仅 找到了汶河的源头,还沿 途考察了汶河的河床,并 访问了以前曾试图在汶河 上架桥但都失败了的石匠 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他大胆地提出了“空撞 券桥”的设想(桥梁、门 窗等建筑物上砌成弧形的 部分叫作“券”,券的两肩 叫作“撞”)。李春设想在 券的两肩造两个小券,而 且券都制成小于半圆的一 段弧。这种“空撞券桥”的 设计,“制造奇特,人不 知其所以为”。这样的设 计是非常合乎科学原理的 。李春考虑到:在洪水季 节,洨河水位猛涨,水流 量很大,如果把桥的撞砌 实了,水流不畅,石桥便 可能被洪水冲垮。而不把 撞砌实,设计四个小券, 涨水时,一部分水就可从 小券往下流,这样可使水 流畅通,减轻洪水对桥的 冲击,保证石桥的安全。 按李春的设计造桥,不仅 能节约大量石料,还能使 整个桥身的重量减少五分 之一,桥型也匀称、轻巧 和美观。李春的设计表现 了他非凡的智慧和创造才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