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的时光/中国专业作家散文典藏文库

透明的时光/中国专业作家散文典藏文库
作者: 肖克凡|责编:蔡晓欧//薛未未
出版社: 中国文史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4.80
折扣购买: 透明的时光/中国专业作家散文典藏文库
ISBN: 9787520516457

作者简介

肖克凡,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写作,著有长篇小说《鼠年》《原址》《机器》《生铁开花》《天津大码头》等7部,小说集《黑色部落》《赌者》《你为谁守身如玉》《爱情刀》等12部,散文随笔集《镜中的你和我》《我的少年王朝)。还有部分影视作品。作品数次在国内获奖。其中长篇小说《机器》获中宣部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并入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生铁开花》获北京市文学艺术奖。为张艺谋电影《山楂树之恋》编剧。

内容简介

母语的故乡 出国旅行往往遇到语言障碍,你不懂人家的语言,你 的语言人家也不懂,干着急。国内也是如此,十几年前我 住在广东小榄镇写东西,有时半夜需要开水,我一句粤语 不会讲,服务生一句普通话也不懂,那才叫聋子般对话呢 。如此看来,语言既是桥梁也是沟壑。西方神话半途而废 的“通天塔”讲的正是沟壑作用。桥梁作用则比较广泛了 ,譬如国际翻译,譬如国内普通话,譬如谈判和写情书, 不胜枚举。 当年读过一本外国小说,说苏联特工乔装日耳曼人打 入纳粹内部,窃取情报屡建奇功。有一次他睡觉说梦话被 人听到,第二天即被捕,惨遭处决。因为他梦话说了俄语 ,暴露了真实身份。这就是母语的力量——从襁褓至终老 而不磨灭,她永远属于你,你也永远属于她。 天津距北京不远,却拥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天津方言 的语调特殊,很有个性。更为特殊的是天津方言里的词语 。 北京话里的“乱七八糟”在天津方言里加了一个“大 ”字,变成“乱七大八糟”。这一下使得书面语充满口语 生命力,生动无比。 按理说,天津方言仅仅属于天津。然而由于它强大的 生命力已经被北京人接纳,譬如天津方言“嚼戗”传人北 京转为“矫情”。有一天一北京编辑打来电话,说某某的 稿子写得太“矫情”,那意思是哕唆和过于“争竞”。当 然,天津方言里的脏话也已经侵入京城球场看台,这就不 举例了。 天津方言还是渐渐消逝着。小汽车爱称“小笛笛”、 摩托车俗称“嘟嘟车”、收音机别称“话匣子”等等,均 已退出我们耳际,听不到了。天津方言“宝贝儿”也几乎 变成美国电影台词“甜心”了。几十年前,男孩子不义气 被说成“奸”,女孩子事儿多被说成“刺儿”,小孩儿之 间斗嘴所说的“气斗斗”,统统成为绝响。更为久远的天 津方言里,譬如将钱包儿说成“靴掖子”,将汽油说成“ 革司林”,将醋说成“忌讳”,将抹布说成“带手”,将 发薪说成“关饷”,则鲜为人知了。 老天津人称母亲为娘,说大街的街字是上口的,属于 古韵。“你径直走就到和平路了”,这“径直”无疑出自 明清话本。从某种意义说,方言的消逝说明着生活的进步 。譬如“饽饽”,如今孩子们从小吃惯了果酱面包,当然 不识这种吃食了。再譬如,水缸彻底退出市民生活,水筲 便成为古董;银行信用卡自然代替了老太太箱子底的“折 子”。手表不金贵了,“大三针儿”这词儿也就没了;缝 纫机当年被称为“车子”,如今没人说了;而安装在自行 车后轮旁的“磨电滚儿”更无处可寻了。这就是社会变迁 造成方言词语的消亡。 天津人说普通话,必须克服“齿音字”。然而并不是 所有天津人说话都有齿音字。生长于旧租界的天津人说话 ,就跟老城里不尽相同。河北席厂跟红桥西于庄,他们说 话又有着各自的语音,只有我这样的纯粹的天津人能够从 中听出细微差异。有一次我“打的”跟司机聊了几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