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江大学旧址历史变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江大学旧址历史变迁
作者: 编者:胡炜
出版社: 浙江大学
原售价: 60.00
折扣价: 40.80
折扣购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江大学旧址历史变迁
ISBN: 9787308169677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东眺钱江大桥。之江大学旧址往东约1000米处的 钱塘江江面上,还有一座由我国**桥梁专家茅以升 院士自行设计并于1937年建造的钱塘江铁路、公路两 用大桥,它像一条绚丽多姿的彩虹飞架钱江南北。一 列列飞驰而过的列车,隆隆声穿过密密层林在静谧的 校园回响。这是贯通南北大动脉沪杭甬、浙赣铁路的 交通要塞。 建造于抗*烽火年代的钱塘江大桥,是**座由 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钢铁大桥,它不仅在中华民族 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斗争中书写了可歌可泣的一页,也 是我国桥梁建筑**的一座里程碑。而这座大桥那段 传奇经历,*是令人难以忘怀。 1934年,时任钱塘江大桥桥工处处长的茅以升, *命主持钱塘江大桥的设计建造。经过3年时间的规 划、设计和建设施工,1937年9月26*清晨,**列 火车从大桥上通过。但这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建 造的大桥在落成之后,竟然就面临被炸毁的命运。 1937年12月23*傍晚5时,随着一声巨响,这条1453 米的卧江长龙被六处截断。这座历经了925天夜以继 *的紧张施工,耗资160万美元的现代化大桥,仅仅 存在了**天。抗*战争胜利后,茅以升*命组织修复 大桥,直至1948年3月,钱塘江大桥才重新飞跨在钱 塘江波涛之上。至此,这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 首座钱塘江大桥工程,前后14年,经历了建桥、炸桥 、修桥三个曲折过程,这在古今中外建桥**也是* 无仅有的。 1949年5月3*杭州解放前夕,这座大桥又经历了 一次被***当局炸毁的危险,幸亏杭州地下*和铁 路工人竭力保护,以及解放*第21*63师及时赶到, 才避免了再一次被炸毁的危险。新中国成立后的1966 年10月10*,由于武警战士蔡永祥在千钧一发之际置 生死于度外,使这座大桥又一次避免了可能造成桥毁 车覆人亡的严重事故。2006年5月25*,钱塘江大桥 被***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临六和宝塔。旧址东面与修建在月轮山南山坡 上的杭州市标志性建筑——六和塔近在咫尺。据《杭 州市志》记载,六和塔为北宋开宝三年(970)吴越国 王钱弘俶为镇钱江潮而建,宣和五年(1123),塔被烧 毁。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重建,清光绪二十五年 (1**0)重修塔外木结构部分。1961年,六和塔被国务 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饱经沧桑的宝塔 ,就如一位忠诚的卫士,千年守望着滔滔钱江。现在 六和塔旁建了一座中华古塔苑,为古建筑艺术之杰作 ,集中展现中国塔文化的精华。 旧址的头龙头与月轮山之间有一条峡谷相隔,山 涧溪水自北往南径流不息,汇入钱塘江。站在头龙头 可以清楚地望见六和塔。它也是眺揽钱塘江美景的* 佳地。站在山头,极目眺望,江风习习,江水滔滔, 古塔巍巍,飞桥如虹。六和宝塔与钱江大桥,一古一 今,一竖一横,构成一幅雄浑别致的壮丽图景,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