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学课(2025年修订版)

打开: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学课(2025年修订版)
作者: 周濂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
原售价: 148.00
折扣价: 98.57
折扣购买: 打开: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学课(2025年修订版)
ISBN: 9787513948500

作者简介

周濂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杰出青年学者。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道德哲学和语言哲学。著有《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正义与幸福》《现代政治的正当性基础》《正义的可能》等,主编《西方政治哲学史·第三卷》。

内容简介

现实的与存在的 上一讲我们提到广为流传的那句黑格尔名言——“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按照这个说法的字面含义,所有已经发生和存在的事情,从君主专制到书报审查制度,从连环杀人凶手到奥斯维辛集中营,就都是合理的了。很显然,这不仅让人反感,而且让人愤怒。可是问题在于,黑格尔真的有这么反动和糊涂吗? 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果我们仔细翻阅这句话的原始出处,就会发现黑格尔的准确说法是这样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注意!黑格尔说的是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不是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那么“现实”和“存在”这两个词有什么分别?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是混用这两个词的,但是对于一个真正的哲学家来说,在选择词汇的时候一定是大有讲究的,他绝不会随心所欲地乱用概念。事实上,黑格尔在《小逻辑》中就对“现实的”和“存在的”做出了区分,他说: 在日常生活中,任何幻想、错误、罪恶以及一切坏东西,一切腐败幻灭的存在,虽常有人随便叫作现实,但是,即使在平常的感觉里,也会觉得一个偶然的存在,不配享受现实的美名。 这句话的意思再明白不过: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很多坏东西,它们只是偶然的存在,不配拥有现实的美名。换言之,在黑格尔看来,凡是配得上称作现实的东西都是必然的存在,把这个逻辑推到极致,放眼整个宇宙,谁最具有必然性?当然是上帝,所以黑格尔认为只有上帝才是真正现实的东西。总之,黑格尔认为,所有现实的东西都是存在的,但并不是所有存在的东西都是现实的。 恩格斯对黑格尔的用意体会得非常到位,他说:“在黑格尔看来,凡是存在的决非无条件的也是现实的。在他看来,现实的属性仅仅属于那同时是必然的东西,‘现实性在其展开过程中表明为必然性’,所以他绝不承认政府的任何一个措施都已经无条件的是现实的。但是必然的东西归根到底会表明自己也是合理的。” 再强调一遍,对黑格尔来说,很多存在的东西只是偶然的存在,只有必然的东西才能被称为现实。所以当黑格尔说“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他的真正意思是说,凡是“必然的都是合理的”。这么去理解黑格尔,我们就能明白,他并不是在为一切存在做辩护。 放任的误读 可是敏感的读者肯定会反驳:凡是必然的都是合理的,这话看起来是没错,可好像也没有提供什么真正的内容,它就是一个同义反复,就如同在说A就是A,单身汉就是没有结婚的男子,说了等于没说。我们真正关心的是,哪些东西是现实的或者必然的,为什么它们是现实的或者必然的。 这个反驳显然是有道理的,黑格尔的确存在着同义反复的嫌疑。但是另一方面,我认为黑格尔这么说是有他的理由的。 先来说外在的理由,也可以说是外部的压力。我们知道黑格尔当时已经成为官方哲学家,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承受巨大的政治压力。举个例子,黑格尔早在1819年就写完了《法哲学原理》,但是这本书在检察官的手里搁置了一年之久才最终面世,这件事让黑格尔心有余悸。因为对于写作者来说,一旦被剥夺了写作和发表的权利,就意味着丧失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部分。怎么办?有的人采取“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抗争姿态,有的人选择“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退隐姿态,更多的人则是委曲求全,为了出版发行自己的思想而采取某种程度的自我审查。 康德在一封信中说:“实际上,我相信许多我永远也不会有勇气去说的事情,我对它们确信无疑,不过,我永远也不会去说任何我不相信的事情。”这句话稍微有些绕,但康德的意思很明确:面对严酷的政治环境和审查制度,有些话我不会说也不敢说,但这不代表我不相信这些没有说出口的话;与此同时,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哲学家,我一辈子也不会说我不相信的话。 康德此语并不完全适用于黑格尔,因为黑格尔的情况更加复杂一些。首先,他肯定对书报审查制度不满,但是他也一定会根据书报审查制度进行严格的自我审查,这意味着他一定不会说出所有确信无疑的话。其次,黑格尔的个人气质相对庸俗,比较在意功名利禄,作为官方哲学家,不排除黑格尔会说出一些自己不相信的话。我倾向于认为,当黑格尔说“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时,他应该明白这句话的解释空间非常之大,极有可能就被解读成“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就像罗素所说,无论初衷如何,只要把现实的与合理的相等同,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凡是存在的都是正当的”(what is, is right)这一结论。如果有人认为黑格尔没有预见到这个结果,那一定是低估了黑格尔的智力和心机。那么黑格尔为什么还是要说这句话呢?一个更加合理的解释就是,他有意无意地放任出现这样的误读。 但是,另一方面,我认为当黑格尔说“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甚至进一步公开地宣称哲学“主要是或者仅仅是为国家服务的”,他并不是完全在说违心的话,而是有他的内在理由。 《打开》全新修订版,跟随哲学学者周濂再探2500年西方哲学之旅。基于五年来的授课经历、读者反馈及研究,哲学学者周濂带来《打开》全新修订版,不仅对文字进行了字斟句酌的修订,而且调整了部分篇章结构并增补了新的内容,对哲学之旅中的浅滩和激流进行了更明确的标记,带来一部对零基础哲学读者更为友好的哲学史。 ★ 100堂课+10篇“答问”,一部有重点、有营养的哲学入门书。100堂哲学课,从古希腊哲学讲到近现代哲学,不求面面俱到,而是有所侧重,简略处一跃千年,精华处绝不吝惜笔墨,构建起2500年西方哲学的完满骨架;10篇“答问”,针对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解疑释惑;合在一起,呈现出一部有重点、有态度、有营养的西方哲学史。 ★ 有趣、有料,鲜活、犀利,一部读得懂、读得动的西方哲学史。哲学不等于晦涩、抽象,在本书中,作者以通俗的语言讲述深刻的思想,借助日常有趣的例子进入枯燥的理论,在鲜活的生活事例和抽象的概念之间建立联系,将无数哲人的思想、人生与“八卦”融合在一起,帮助我们一步步拾级而上,可谓有趣、有料,活泼而不轻佻,严谨而不严肃。 ★ 清醒的问题意识与有所侧重的讲述,一部面向现在和未来的哲学史。作为这趟思想的导游,作者始终保持了其一贯清醒的问题意识,将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融入哲学的讲述。在书中,我们会遇到《三体》、理发店的洗头小妹、郭德纲、马云、比尔·盖茨,也会看到作者对《理想国》《政府论》《社会契约论》等有所侧重的讲述;同时,作者的女儿多次出镜,其出场频率堪比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康德。这是作者写给女儿的书,也是写给所有想打开另一重视角看世界的读者的。 ★ 哲学是一个动词,哲学的本质不在于掌握真理而在于寻找真理。100堂哲学课,不重在传授哲学知识,而在于邀请读者一起进行哲学思考。对于一种观点,提供读者可参与选择的思考方向,与读者一起共同探讨、相互辩驳,进而逐渐打开既定的思维模式,学会用哲学的眼光去寻找真理。 ★ 精致小开本、平摊书脊设计,随时开启一方思想遨游的天地。在对内容进行细致修订的基础上,形式上,此修订版采用32开小开本、活腔书脊设计,一手可拿,便于携带、摊开阅读,不管是通勤路上还是自习图书馆,随时开启思想遨游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