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是为你好(父母的焦虑少年的困境)/王浩威青春门诊系列

全是为你好(父母的焦虑少年的困境)/王浩威青春门诊系列
作者: 王浩威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7.30
折扣购买: 全是为你好(父母的焦虑少年的困境)/王浩威青春门诊系列
ISBN: 9787508677590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新新人类更幸福? 之一 一群台北市的“议员”,忽然出现在深夜热闹生 活的夜店里,打扮成新新人类的模样,就这样跟年轻 人一起出现了。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那些向来只关心“重大 事件”的“议员”,怎么会穿起牛仔裤,染了几撮鲜 红的头发,宣称要关心台湾的青少年了?甚至,如果 我们记忆犹新,应该记得更早以前,蜡笔小新露出小 鸡鸡的青少年“色情漫画”问题,竟然也是这一群原 先只关心“重大事件”的“议员”提出来的,不禁会 感觉到奇怪,台湾政坛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台湾社会 结构真的有所变化?如果真是如此,青少年的位置又 是如何呢? 从以前的国民党“一党独大”,到现在的“蓝绿 天下”(国民党为蓝色旗帜,民主进步党为绿色标识 ),所代表的社会结构变化,其实并不仅止于政治或 政党层面而已。以往的争议,往往是很清楚的双方对 立,许多更次要的问题固然没人注意,但同时也有了 自由的空间。如今,对立的对象也许持续了,次要的 问题也就成了原来誓不两立的双方都关心的共同焦点 了。 然而,所谓的“关心”,往往也是压力的来源。 那些专门负责围堵社会街头运动的警员,如今随着社 会抗争的减少,反而改关心到青少年问题了。譬如警 方每隔一阵就推出“旭日专案”之类的名目,动辄拘 留了数千位青少年,只因为他们深夜不归。 除了少数学者注意到青少年人权问题而提出异议 之外,几乎没有哪一个党的民意代表站出来抗议。台 湾青少年的社会位置随着这种社会政治结构的改变, 突然掉进了一个很诡异的两难困境:要不就站出来和 整个社会、整个大人主导的社会抗争,要不就乖乖按 大人们的指示永远长不大,在大人的指挥下留在家里 和学校。 社会改变了,台湾的经济也不再像二三十年前那 样,每年都在创造经济增长的高峰。虽然这些年来, 台湾社会的经济并不是萧条或衰退,但也不再有持续 的增长了;简单地说,是一种富裕的停滞状态。 虽然富裕,新的可能性却是越来越没空间发挥了 。于是,新一代的台湾青少年,除了拥有更好的物质 条件,却是面临越来越没出路的高度竞争状态。主管 教育政策的单位固然很敏锐地注意到这个问题,立即 开设了更多的高中和大学来容纳青少年,缓冲这种日 益激增的青少年压力。然而,相对地,正如现在大家 经常提起的“高学历高失业率”,学业上的成就(读 到硕士或博士)也不再像以前那般有意义,既不足以 光耀门楣,也不再让自己感受到同样的自我肯定了。 社会在改变。父辈们那一代是人人都有“黑手变 头家”的机会,身为成人的我们现在却已经感受到越 来越难出头的竞争压力了。至于青少年,他们所处的 社会比我们当时更富裕了,但社会空间也更封闭、更 停滞了。以前的人常常形容最后也是最激烈的抗争是 “困兽之斗”,如今,青少年所处的位置不也像是一 头精力旺盛的兽,掉进了施展不开的社会困境里?这 样的困兽所表现出来的最后挣扎,不是没了希望地自 杀,就是飙车一般地想冲破一切,否则就是借药物或 酒精来忘记这栅栏的存在。这不就是现在青少年最让 大家担心的几个社会问题? 社会结构有了问题,而青少年只是替罪羔羊。 之二 对孩子的成长最重要的家庭角色,在台湾,如今 也起了相当大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家庭的功能正在 变化,而且是朝着不同方向走去:越来越残缺破碎的 家庭,以及越来越紧张而不停努力的家庭。 台湾社会向来自豪的均富神话,如今被贫富差距 日益增大的具体数字破灭了。贫穷成为一只悄然无声 的残忍之兽,慢慢侵入了这个美丽的岛屿。在马英九 先生还是“法务部长”时的1996年反毒会议里,几位 年轻临床精神科医生就提出来:侵蚀台湾最严重的, 除了毒品外,就是酗酒问题。事实上,随着被政府刻 意掩盖的失业人口日益增加,失业的问题和其他相关 的事业挫折问题,往往让志气被消磨殆尽的人们,不 是寻求宗教就是寻求酒精的抚慰。即使继续努力工作 拒绝丧志的人们,也发觉生活是越来越困难,只好寻 求其他变通的办法了。 在乡下的学校,小学或初中的老师经常抱怨在家 庭访谈时,许多学生都是和祖父母在一起,而父母亲 则是在台北等大都市工作,一年难得回来几次。然而 ,年迈的祖父母管不了青少年,出了问题也只好算了 。 失业或酗酒的父亲往往又带来了更大的家庭不安 ,除了家庭气氛低迷,孩童没有快乐的成长环境以外 ,更不幸的状况是家庭暴力和离婚问题。在这种情况 下,社会能力较好的孩子当然以逃家来寻求其他的抚 慰渠道,也就是打游戏、飙车等;社会能力较差的孩 子只好留在家里,成为这个家庭一切不幸的替罪羔羊 ,即使日后长大也失去了对自己的信心。 对于功能越来越破碎的家庭,特别是这些没有提 供子女适当避风港功能的环境,当然是很快地将青少 年释放到外界来。再加上这些年来,学校的功能越来 越萎缩,根本容不下这些失去家庭的青少年,于是, 青少年也就只好走到街头。家庭的父母和学校的师长 都没办法提供真正贴到心坎的关心,甚至只是因社会 压力而不时地怀恨或颓废,这样长大的小孩当然也就 天生无情了。 另一方面,随着这一切的社会动乱,以及逗留游 荡的青少年日益增加,许多尽职的父母亲感受到外界 的威胁,也就越来越战战兢兢了。尤其近年来,随着 经济和时间的压力增加,如果还是重视家庭功能的夫 妻恐怕越来越觉得教养孩子的不易,平均生育的小孩 通常不到两个,甚至只有一个,也就发生“三千宠爱 在一身”的现象了。 父母亲的担心在出发点上是正确的,但是,因为 担心而产生的不放心态度,却是许多问题的来源。 在这样家庭长大的小孩,如果他对人际关系或互 动够聪明,自然就学会了利用父母的这种不放心来达 到予取予求的目的。在家里,他也许不一定是天之骄 子,但至少是全家人心情起伏的关键;然而,到了外 面,他的表面一副“酷”的模样,其实只是一种没有 信心的表现。这种既自大又自卑的态度,也就是我们 目前“酷”文化的一部分。 相对于这些擅长利用父母亲的青少年,许多对人 际互动不是这么敏感的青少年,则是被家庭的爱和不 安捆绑了。他们的人生从吃奶、吃饭一开始,就被安 排得好好的,甚至连脑袋该想什么也是被安排好的。 这些小孩长大以后,父母经常抱怨太被动了,闽南话 称所谓的“懦性”。殊不知,从出生以来,一切都被 安排好了,也失去了自己思考人生的机会,当然没有 那种成长的动力了。 然而,这一切保护和不放心,随着不得不自我成 长开始发生,独立和依赖之间的奋力挣扎,像一个人 和家庭血肉分离般的撕裂痛苦,自然带来更混乱的叛 逆期。 之三 因为家庭功能的两极化,我们对青少年的成长恐 怕是要用至少两种以上的模式来看待,而非单一的成 长模式了。 然而,有趣的是,这些不同家庭环境与成长轨迹 的青少年,一旦进入社会,都是崇尚着这种“酷”的 文化。 “酷”是一种外在行为的总称,其中包括了在人 际关系上拒绝贴心的亲密,对别人的内心无法同理地 去感受,对外在事物充满没有信心的恐惧,但同时又 不愿流露出恐惧的表现而让别人看扁了,以及所采取 的一种保持距离的自我保护方式。 这样的文化反映在男女关系上或男女差异上的, 有些不同于台湾传统的男女,但也不是全然不同。我 们很难说是进步了,还是更倒退了。 在男性方面,虽然新新人类有更多的比例的确做 到男女之间的彼此尊重,但是,亲密相处的课题还是 一大难关。然而,更让人担心的,是一群自幼就被社 会和家庭抛弃的青少年(男女都有),他们自己成长 ,自己在人的丛林中幸存下来,学会了弱肉强食的无 情,所有的人际关系(包括两性关系)也就陷入了这 种极端的权力宰制态度了。 在女性方面,同样有着这样无情看待人际关系、 以生存为唯一法则的“青少女”。然而,不只是这点 类似男性,其他女性最大的改变其实也是越来越男性 化了。许多优势是传统男性独有的,如今也可以在女 性身上看到了:独立、果决、爽朗、“酷”……这样 的演变是应该的,但是,该努力迈向前的道路并不仅 止于此。男性因为这些优势而无法面对自己的亲密问 题,而少女不也可能如此?而且,虽然有了一些优势 上的平等,但这并不代表男女就真的平等了。传统的 价值观,毕竟还是根深蒂固地存在于现代生活中,活 生生展现了它的影响,虽然社会出现了新的问题,但 旧的问题并不是那么容易就消失的。 究竟新新人类会是怎样?他们有什么不同?又有 什么问题继续延续着上一代的困扰?这是永远需要继 续思考的。(P124-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