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反应心理学(畅销3版)

微反应心理学(畅销3版)
作者: 李娟娟
出版社: 中国法制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5.90
折扣购买: 微反应心理学(畅销3版)
ISBN: 9787509380321

作者简介

李娟娟,知名心理作家,代表作有《心理学与微表情》《心理学与微反应》《心理学与执行力》《心理学与谈判力》《心理学与情绪控制》《心理的故事》《FBI领导力》《FBI谈判术》《FBI催眠术》等。

内容简介

原始的动物本能——肢体语言的起源 按照进化论的观点,现代人类是由原始人渐渐进 化而来的。在人类还是原始人的时候,人们之间主要 的交流手段就是肢体语言。 就像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所说:“在人们 处在半人半野兽的时候,是没有语言的。他们之间的 交流主要是通过打手势或是发出一些声音,以表达出 危险或友好的信号。总之,这些原始人就像我们现在 的聋哑人一样,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出自己的个人意 愿。后来,这些手势动作和声音结合在一起,并从声 音中创造出了词汇,于是人类语言就渐渐产生了。” 随着人类的发展,肢体上的交流已经远远不能满 足人们之间交流的需要,于是口头语言就渐渐出现了 。除了一些形象词汇之外,也出现了一些抽象词汇。 大量的词汇满足了人们之间交流的需要。 从人类语言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得知,口头 语言是一种人类社会化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 要。而肢体语言是一种本能性的语言,具有先天遗传 性,是我们生来就具有的。 尽管如此,有关肢体语言的来源一直存在着很大 的分歧和争议。有的人认为,肢体语言是先天遗传的 ;有的人认为,肢体语言是由周围的社会文化环境所 决定的;有的人认为,肢体语言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 环境共同决定的;也有的人认为,基本的肢体语言是 先天遗传,但是特殊的肢体语言是后天习得的。 有关人类语言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婴幼儿 的表现发现。我们之所以选择观察婴幼儿,是因为婴 幼儿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少。 婴幼儿在没有学会说话之前,他会用一些肢体语 言来表达自己的喜好和需要。例如当一个婴儿正在吃 奶的时候,突然出现了吐舌头的动作,那就说明他已 经吃饱了,不需要再吃了,因为吐舌头的动作表达出 了他的满足。如果再喂下去,只会让婴儿感到厌恶。 因此,吐舌头的动作被延伸为一种表达拒绝和厌恶的 动作。 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文认为,面部表情是灵长类 动物与生俱来的,例如一些猩猩和狒狒会出现各种各 样的面部表情,以表达自己的情绪,而它们的面部表 情中有许多都是和人类相似的。 微笑是人以及灵长类动物所具有的一种面部表情 ,可以说是一种先天性的表情。但是,也有人认为微 笑的表情是在后天环境下形成的,因为微笑的表情有 时候是虚假的,并不能真正表达出这个人的心情。 然而,德国科学家艾贝乐·艾伯菲尔德的研究证 明,微笑的面部表情是先天遗传的。因为我们不仅可 以在正常的婴幼儿脸上发现表达快乐情绪的微笑表情 ,还可以在一些先天失聪和先天失明的婴幼儿脸上发 现微笑的表情。由此看来,微笑的面部表情是先天遗 传的。 此外,人类的肢体语言与动物还有许多相似之处 。例如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人与动物的反应基本上没 有什么差别。 当一只猴子遇到老虎的时候,它首先会愣住,然 后很快做出逃跑的反应,但是当逃避不了时,它就会 伸出自己的手臂和老虎搏斗,为自己赢得生存的机会 。 同样地,当一个人正走在路上时,突然一辆汽车 飞驰而来。面对这突然降临的危险,这个人也会像猴 子一样愣住,然后做出逃跑的动作。如果汽车的速度 太快,这个人来不及逃跑时,他就会伸出手臂去阻挡 这辆即将撞击他身体的汽车,尽管他的这一行为是“ 螳臂当车”,但也是在为自己赢得生存的机会。 当动物出现攻击性行为时,主要都是用自己的四 肢去攻击。人也是一样,当表示攻击时,人也会亮出 自己的肢体,只不过人类的攻击行为比动物更隐蔽。 例如,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敌意时,他会跷起二郎 腿,并把自己的脚尖对着对方。 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