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文汇
原售价: 59.90
折扣价: 39.53
折扣购买: 出世还是入世:孔子庄子们的人生选择
ISBN: 9787549640164
何善蒙,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哲学、古代思想文化研究,著有《先秦诸子导读》《魏晋情论》《传习录十讲》等。因讲学内容扎实且风趣,其“先秦诸子思想”“孔子与儒学传统”等课程广受欢迎。
《出世还是入世》第一讲 何谓中国哲学(节选) 如果作为一种分析—判断—选择的模式,它应当是人类最为本质的特征,每一个传统(包括中国的在内),都在不断地形成自己的智慧形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哲学应当没有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差别,只有“好”的哲学与“坏”的哲学的区分。所谓“好”的哲学,就是它坚持作为一种智慧的本质,强调对于生命的切实关怀和指引,最终能够成就个体的精神世界。而所谓“坏”的哲学,只是一种形式上的知识(可能甚至连知识也算不上),它只注重语言和思维的精致程度,而忘记了哲学最终是要作用于现实生命的。 中国或者西方,只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它并不能对智慧本身产生根本性的影响,而成就和完善自己,则是所有智慧的共同指向。当然,正如黑格尔指出的那样,“这种传统并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像,而是生命洋溢的,有如一道洪流,离开它的源头愈远,它就膨胀得愈大”。而我们恰好生活在中国社会这一时空之中,因此,我们理解自身的传统,学习自己的哲学,也就成了一个必要的选项。也就是说,并不是哲学有中西的区别,而是对于我们来说,从中国自身的传统出发,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智慧形式,这就是中国哲学的意义。 《出世还是入世》第五讲 理想主义者孟子(节选) 其实,人是极容易在现实的欲望生活中沉沦的,毕竟道德口号式的理想无法真正抵御生活世界中的种种诱惑。所以我们才说,理想是崇高的,现实是骨感的。有的时候确实如此,退一万步想,我们或许可以抛弃理想,但是,骨感的现实却是难以摆脱的,人必须生活在这种现实之中。人性在欲望面前是极其脆弱的,而孟子生活的战国时代,对于欲望的追求几乎完全掩盖了道德的理想,礼崩乐坏的境地可以说是到了极点,诸侯之间的争利,成了最平常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孟子周游列国,遇到的自然都是利欲熏心的君主,开口就是桓、文之事,所谈即是好勇、好货、好色,对于欲望的追逐似乎成了这个世界唯一的目的。当此之时,孟子能怎么办?孟子当如何坚守儒家的道德立场,并用这个道德立场去影响、改变世人?很多人在这种境地下,大概都会选择放弃,最终被欲望裹挟着而淹没在滚滚红尘之中。在湍湍横流的欲望中,唯有孟子秉着“舍我其谁”的豪气,怒斥杨墨,睥睨物欲,独标仁义。 也许孟子并不能改变什么,因为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战国社会的整体趋势还是沿着欲望之途而去了。但是,在世人的“末日狂欢”之际,是孟子让人思考:我们到底是人还是禽兽?“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这一点点、小小的、微不足道的差别,被很多人忽视了,毕竟这个差别对于人的影响力比不上声色的欲望来得强烈。但是,孟子给了众生一记当头棒喝。人性本善是人之为人的限定,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作为一个人而存在,那么即便欲望再怎么诱人,你也必须坚守住人的立场,这就是人的尊严和价值。当然,人想要选择欲望,追求世俗的快乐,不可以吗?孟子不否定人对于欲望的选择,但是,这意味着从今以后,你就自己告别了作为人的意义而成了禽兽。做人还是做禽兽,在孟子看来就是自我选择的结果。换言之,人坚守自己的内心,而禽兽则厌弃自己的内心。如此想来,其实很多道理都很简单明了,很多事情我们一开始就做不好,只是因为我们放弃了坚持,放弃即意味着对初心的背叛,由此,我们才不得不承受着种种不堪的结果。 ◆ 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体悟中国先哲的人生至高境界! ◆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何善蒙老师,写给现代人的处世指南书! ◆ 学习出世与入世的智慧,从理解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十四个古代哲人的人生选择开始! ◆ 现代人关于出世与入世的困惑,都能从先哲的思想中找到透彻解答! ◆ 翻开本书,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像孔子庄子们一样活得自洽! ◆ 既严肃严谨,又轻松好看的学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