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桂芬/大家精要
作者简介
郑雯,1985年生,湖北武汉人。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哲学。发表《简论俞正燮的伦常观》等论文。
内容简介
在冯桂芬供职翰林院两个月后,正逢其母谢氏七 十大寿,于是他请假南归,为母亲祝寿。次年(道光二 十一年)七月,为了更好地侍奉双亲,又能完成自己的 工作,冯桂芬决定偕父母一同赴京任职。随后数年间 ,冯氏一家齐居京城,冯桂芬也一直留京工作。 供职翰林院虽然被认为是清贵之职,但也并非终 日无所事事。朝廷每隔一段时期,将对翰林院、詹事 府举行大考,这也被称为“考试翰詹”。参加大考的 人员主要为翰林院、詹事府三品以下官员,考试内容 为诗赋,由皇帝亲自主持并评定等级。在清代,詹事 府原本是辅佐东宫太子的机构。康熙五十一年(1712) ,皇帝诏令废立太子后,清朝不再册立太子。詹事府 虽未因不再册立太子而裁撤,但其具体服务功能被撤 销,转变为翰林院的辅佐机构。据相关史料记载,翰 林院、詹事府的大考较为严格,对于不少一甲、庶吉 士出身的翰林而言,大考都是一道难关,部分由外班 进入翰林的八旗官员,往往在大考之时被挤出翰林。 冯桂芬作为新科进士供职翰林院,能否顺利通过此次 考试,是他仕途的第一道考验。 道光二十三年(1843)八月,冯桂芬迎来了自己进 入翰林院后的第一次大考。在此次考试中,冯桂芬列 诗赋第二,道光皇帝下旨“遇缺题奏”。可见冯在考 中进土后,并未放松学习,良好的积淀使得他在大考 之际取得优异的成绩。 不久,当年顺天府乡试,冯桂芬被任命为同考官 ,协助主考官主持乡试。这也是冯桂芬结束科举应试 生涯后,再一次踏入科举考场,只不过这次身份有所 不同。以往是别人来考查冯桂芬的学问,此次却是冯 桂芬考查学子们的学问。顺天府地处京师,乡试备受 瞩目,此番取士冯桂芬非常谨慎,工作格外认真。此 次乡试,共计取士二十四人。 道光二十五年,为庆祝皇太后钮钴禄氏七十寿辰 ,按惯例在道光二十四年,朝廷开设恩科乡试。冯桂 芬因参与过顺天府乡试,并圆满完成了组织考试、批 阅试卷、按名次取士等任务,因此朝廷派遣冯桂芬作 为主考官,远赴广西主持本次乡试,同行的还有本次 乡试的副考官祁宿藻。冯桂芬在第二次主持科举考试 时,就已被任命为主考官,可见其仕途初期是较为顺 利的。 因为本次乡试是在秋天举行,故冯桂芬、祁宿藻 二人六月初就从京城出发,一路舟车劳顿,终于在八 月初抵达广西桂林。虽然一路长途跋涉、舟车劳顿, 让人疲惫不堪,但冯桂芬仍然在此次旅途中寻找到别 样的乐趣。 在途经湖南永州的时候,冯桂芬顺道游览了久负 盛名的祁阳浯溪。浯溪,位于祁阳县城南两千米处, 依傍湘江,北临湘桂铁路,东靠湘粤围道。唐代著名 散文家、诗人元结出任道州刺史时,乘舟逆湘江而上 ,路过此地,爱其景致,将溪命名为“吾溪”。后来 又自创“浯”字,遂将“吾溪”改为至今一直沿用的 “浯溪”,再创“峿”字,将溪口处一处怪石命名为 “峿台”,溪口边一处凉亭命名为“吾亭”,于是浯 溪、峿台、吾亭合成“三吾”。再后来就有了,“浯 溪胜境,雄冠三湘”的美名。 P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