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看得见的世界史

古印度/看得见的世界史
作者: 编者:郭子林
出版社: 石油工业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3.40
折扣购买: 古印度/看得见的世界史
ISBN: 9787518331185

作者简介

郭子林,男,1978年生,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古代埃及史。曾访问比利时鲁汶大学、荷兰莱顿大学和荷兰国际亚洲研究所,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史学月刊》、Journal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等期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约20篇,翻译出版《埃及史:从原初时代至当下》(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等学术译文和译著10余篇部,主持和参与多项所级、院级和国家级课题,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北非阿拉伯国家通史研究”子项目“埃及卷”和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古埃及王权研究”的研究工作。

内容简介

印度文明的源头 ·约200万年前 喜马拉雅山雪卧北疆,印度河水流西南,恒河沙珍珠 无数,无忧树诞育佛陀,古印度文明璀璨瑰丽。一匹白马 一位僧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广为传颂,古印度在我们听来 并不陌生。但要细说那佛教思想的孕育源流,充满地域风 情的民族文化,以及她的宗教哲学、雕刻艺术,又使我们 感到如纱在面,隔雾看花;若想要一睹这古老国度既熟悉 又神秘的古文明源头,那就随我们一起去探寻一番吧! 古印度概况 “印度”一词由“信德河”而得名。“信德”出自印 度的梵文,意为“海洋、江河”,“信德河”就是现在的 “印度河”,所以印度最初指印度河流域这个地理名称, 后来才逐渐包括恒河流域以至整个南亚次大陆。古波斯语 将“信德”变为“印督”,古希腊人在亚历山大大帝统治 的马其顿时期,又把“印督”改为“印度伊”,在希罗多 德的《历史》中,印度称为“印度斯”,后来罗马沿袭了 这个词。 印度地处南亚,良好的气候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人们 早期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印度次大陆这块土 地上,适宜的气候条件加上印度河、恒河的滋养,印度早 期农业得以顺利发展,也为人类文明的演进提供了足够的 食物;另外,这一地区河流、湖泊密布,不仅提供了充足 的水源,还孕育了丰富的鱼类资源;再者,繁茂的原始森 林中栖息着各种野生动物,这些都为印度早期的渔猎者提 供了恣意驰骋的场所。以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基础,以 印度河和恒河为中心的古代印度文明逐渐形成。 远古居民的生产生活 目前亚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就是在印度博德瓦高原 发现的古人类遗址,他们大约生活在200万年前,他们已经 开始学会制造石器了。而同时期其他地区的人种尽管已经 开始出现,但大多还并不会制造工具。在法国和巴基斯坦 的联合考古行动中,在梅赫尔格尔镇发现了公元前7000年 的农业定居点,与此同时,新石器也被发现,包括用于收 割小麦的石镰等精致石器。除了用于劳作的工具之外,他 们还发现了陶器,这些陶器在当时来说已经相当精美。 公元前4000年前后,泥质的房屋在印度已经很普遍, 大麦和小麦的种植已经很广泛。而且,这个时期出现了彩 陶,这些彩陶有一些简单的花纹。同时期出土的墓葬陪葬 品中也发现了大量的以绿松石、珍珠、玛瑙等穿成的珠链 和玉坠,可见印度人的服饰文化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 仓廪实而知礼节”,粮食充沛了,不仅可以知礼节,还可 以让人有爱美和欣赏美的时间和意识。可以想象当时的印 度已经具备了向文明过渡的一些条件。 随着工具、文化和人口等方面的发展,公元前2500年 前后,印度的第一个文明高峰一哈拉巴文化到来了。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