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长征(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纪实)

第二次长征(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纪实)
作者: 降边嘉措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3.64
折扣购买: 第二次长征(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纪实)
ISBN: 9787506388856

作者简介

降边嘉措,十二岁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跟随进藏部队参加了被刘伯承元帅称之为“第二次长征”的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全过程。这期间他曾为进藏部队的领导和各级干部,以及藏族的民族、宗教界上层人士和农牧民群众担任翻译,并长期从事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以及党和国家重要文献的翻译出版工作。

内容简介

但是,有些人对祖国西藏这片辽阔壮丽的土地缺 乏了解,误读了西藏这块宝地。一谈到西藏,总是把 她与贫穷、荒凉、高寒、落后、愚昧,甚至野蛮、残 酷联系起来;在谈到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深远意义 时,也总是着眼于解放苦难深重的农奴兄弟,揭露和 批判农奴制度的落后、野蛮、残酷和黑暗。这些无疑 都是正确的,有道理的,必要的。可是,仅仅看到这 一面,还是很不够的,不全面的,不完整的。我们还 应该看到西藏的另一面。应该以毛主席、朱总司令、 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于西藏问题的指示 为指导,全面地、完整地、深刻地、正确地了解西藏 ,认识西藏,才能遵照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把西 藏的事情办好。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对于西藏的地理环境、自 然风光、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宗教信仰、风土人情 ,以及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等方方面面的情况,有必 要做一个最简要、最概括而又比较真实、比较接近客 观实际的介绍。这对于帮助读者了解我军历史上的“ 第二次长征”,了解和平解放西藏的整个历史进程及 深远意义,也会有所裨益。 西藏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南边疆。面积120 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八分之一,相当于 德国和法国两个欧洲大国面积的总和。在境内,西藏 北界昆仑山、唐古拉山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 毗邻,东隔金沙江与四川省相望,东南与云南省相依 。与川、青、康、滇四省的藏族地区山连山,水连水 ,唇齿相依,患难与共。 在与外部的关系上,沿雄伟壮丽的喜马拉雅山脉 ,南面和西南与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克什米 尔等国家和地区接壤,国境线有4000多公里,是伟大 祖国的西南屏障,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西藏地域辽阔,自然条件独特,物产资源丰富, 是我们祖国一块美丽富饶的宝地。这里有世界上任何 地方都没有的雄伟壮丽的河山,有茂密的原始森林, 林中栖息着人类生存的这个星球上十分罕见的奇珍异 兽;有广袤无垠的高原牧场,也有如诗如画的“塞外 江南”。千百年来,藏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他们具有勤劳、勇敢、朴实、智慧的优秀品格,是 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成员。他们在开拓西藏高原、发 展中华民族文化和共同缔造伟大祖国的历史过程中, 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西藏以其奇异的地质地貌、瑰丽的自然风光、灿 烂的民族文化、别具一格的风土人情,成为众多观光 旅游者、登山探险者和科学考察者向往的圣地。除南 极和北极以外,她是我们这个星球上唯一没有被污染 、尚待开发的一个地方,是一片圣洁的土地。 西藏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由一系列巨大 的山系、高原面、宽谷和湖盆组成,平均海拔高度为 4500米。自然环境复杂,地形地貌多样,基本上可分 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等六种类 型。此外,还有冰缘地貌、岩溶地貌、风沙地貌、火 山地貌等,奇特多样,千姿百态。 西藏高原上许多闻名世界的高大山脉,构成高原 地貌的基本骨架,也是古代和现代冰川发育的中心。 5000米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山舞银蛇,蔚为壮观。 世界上最大的山系一一喜马拉雅山,蜿蜒于西藏 高原南侧,是一条近似东西向的弧形山系,由许多平 行的山脉组成,其主要部分在中国与印度、尼泊尔的 交界线上。它全长2400公里,宽约200—300公里,山 势高峻雄伟,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其间,高峰林立 ,超过7000米的山峰有50多座,超过8000米的有11座 。海拔8844.4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耸立在 喜马拉雅山中段的中尼边界中国境内,为地球之巅、 万山之首。“珠穆朗玛”系藏语音译,意为“神圣女 神”。珠穆朗玛峰周围5000多平方公里内,有8000米 以上的高峰4座,7000米以上的高峰38座。这种高峰 汇聚的现象为世界其他山区所没有。这里不仅自然景 观壮丽,而且是探索地球奧秘的窗口,被称为地球的 “第三极”。现在已成为登山运动和登山旅游胜地, 吸引着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体育与旅游爱好者,有着极 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冈底斯一念青唐古拉山,横亘于西藏高原中部。 冈底斯山,意为“万山之王”;念青唐古拉山,意为 “威严之神”。两山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这条基本 上连续延伸的巨大山系,是藏北与藏南、藏东南的分 界线,也是西藏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界线。 P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