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全新编译名家导读版)

唐诗三百首(全新编译名家导读版)
作者: 主编:柳川艳
出版社: 远方
原售价: 13.80
折扣价: 6.30
折扣购买: 唐诗三百首(全新编译名家导读版)
ISBN: 978755550116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注释】 九月九日:指重阳节,古代有登高等风俗。山东 :华山以 东。茱萸:一种有香气的植物。古人认为佩戴茱萸登 高饮酒 可以避邪。 【译文】 独自远离故乡,难免有一点凄凉。每逢重阳佳节 ,倍加思 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 也会因为 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17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 画意, 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 非常朴 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做客他乡的时候读这首诗, 都能强烈 地感到它的艺术力量。这种艺术力量首先来自它朴素 而深厚 的高度概括的语言。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因此 读来更有令人想家的味道。 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释】 送别:一作“山中送别”,与诗的第一句关系更 为紧密。柴 扉:用荆条做的简陋的门,指贫者或隐者之居,也叫 “柴荆”、 “柴关”。晋代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长吟掩柴门, 聊为陇亩民。”唐代戴化《遣兴》:“诗名满天下, 终日掩柴关。” 王孙:公子。这是对友人的尊称,语出淮南小山《招 隐士》:“王 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后人往往沿袭此语, 略加改造, 如陆机的“芳草久已茂,佳人竟不归”,谢眺的“春 草秋更绿, 公子未西归”,诗人点化此语,更有韵味。 【译文】 山中送别回来天已快黑,寂寞地一个人关好柴门 。春草 每年都会重新变绿,那时你还来不来呢? 【赏析】 诗人善于剪裁生活中的某些片断作为诗歌的素材 ,往往 味外有味,感人至深。此诗不写别时的情景,不写别 后的思 念,而是匠心独运,把相送到送罢、送罢到掩扉的两 段时间距 离全部删在笔墨之外,使两句临别询问归期的寻常话 头,变成 翻腾在诗人内心深处的思想疙瘩,从而大大地提高了 诗的艺 术感染力。唐汝询解此诗说:“扉掩于暮,居人之离 思方深;草 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唐诗解》)比较深刻 地阐明了这 首诗的构思特点和选材艺术。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注释】 张少府:生平不详。少府:官名,县尉。旧林: 指辋川故居 穷通理:人生穷困与通达的道理。 【译文】 人到晚年特别喜好安静,对人间万事都漠不关心 。自 认为没有那良好的谋策,只求归隐家乡的山林。宽衣 解带 对着松风乘凉,山中明月照我悠然弹琴。你问什么是 通达 的道理,请看江深处唱歌的打鱼人。 【赏析】 本篇为作者晚年之作,描写诗人晚年安静闲适的 生活。 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情绪,这和诗人晚年被迫失节 于安禄 山,被治罪贬职的情绪有关,也是作者晚年受佛教思 想影响所 致。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