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作孚(民国一代船王)

卢作孚(民国一代船王)
作者: 莫玉
出版社: 中国财经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4.96
折扣购买: 卢作孚(民国一代船王)
ISBN: 9787509549209

作者简介

莫玉,文学学士,在报纸、杂志等传统纸质媒体发表多篇文章,关注历史、时政等领域,并对各领域有着深刻思考和见解,长期研究唐史和中国商业史。

内容简介

历史记住了这段时光——“1938大撤退” 1937年7月,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军 队在华北和华东两个方向上抵御日军的进攻。然而,敌我 力量悬殊,国土一寸寸沦陷。华东地区是当时中国现代工 业的集中地,华东沦陷,意味着中国近代工业将受到毁灭 性打击,“抗日”将成为空谈。于是,在抗击侵略者的同 时,后撤华东及各地的重要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成为仅 次于前线作战的第二大任务。而在撤退的最重要时期—— 1938年,卢作孚成为了指挥这场撤退的核心领袖。 中华危急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的抗曰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 史上遭遇的最大的一次民族危机。此时的中华民族已经到 了生死存亡之际,千千万万华夏子孙为了国家和民族,不 惜抛头颅洒热血,极尽个人之所能。在这当中,有一个叫 卢作孚的四川人以一己之力,挽救中华命脉于生死存亡之 际,他个人的行为,可以说事关8年抗战之成败。这卢作孚 是何人?他一手创办了当时中国最大的民营轮船公司—— 民生公司,正是他和他的民生公司为抗战初期的大撤退做 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7年8月13日,日军对上海发起进攻,叫嚣三个月 内灭亡中国,历时三个月的“淞沪会战”爆发。整个战役 期间,日军投入9个师团和2个旅团30万余人,对外宣布死 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75个师和9个旅75万余人,经统 计死伤30万人。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 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战争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仍然无法抵御 日军优势兵力的进攻,上海的沦陷无可避免。 1937年11月12日,淞沪会战结束,尽管以中国的失败 告终,但是却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同时也为长三角地带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内迁赢得了 宝贵的时间。 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带集中了旧中国的核心工业 ,其中既包括与普通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业,也包括 冶金、兵工等直接关系抗战前景的重工业。战事不利,上 海及周边地区的失守成为定局。虽然中国有极大的战略纵 深,可以不计一城一池的得失,但是中国的工业基础并不 雄厚,一旦遭受损失就难以补充,为了抗战大计,重要的 厂矿企业必须后撤。同时,许多爱国的民族资本家不甘心 沦为日寇附庸,毅然决定向内地搬迁自己的厂矿企业。于 是,神州大地上一边进行着的是前线惨烈的战斗,一边进 行着的是后方紧张的搬迁运输。 最初的撤退目的地是武汉。武汉有九省通衢之便利, 北有平汉铁路可以直达北平,南有粤汉铁路连接广州,向 东则有长江干流可达上海进而出海。如果以武汉为中心继 续抗战,那么不论日军在南、北、东何方发动进攻,中国 军队都能够借助有利的交通快速支援前线。同时,武汉也 有相当的工业基础,旧中国军队装备最多的武器之一—— “汉阳造”步枪就是在武汉汉阳制造的。 武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守住武汉,国民政府可 谓是煞费苦心。先后调集约50个军130个师共100万余人和 各型飞机200余架、各型舰艇及布雷小轮40余艘,利用大别 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地区的有利地形,组织防御,保卫 武汉。日本方面虽然先后攻陷上海和南京,但是并没有达 到预期的战略目标,中国政府的抵抗依然异常顽强,同时 大批厂矿企业内迁,也使得日军无法摧毁中国的工业基础 。在这种情形下,进一步攻击武汉也成为日军的必然选择 。 1938年6月,武汉保卫战打响。尽管武汉极为重要, 但是指挥不力以及军队腐败使得前线部队节节失利。以马 当要塞为例,该要塞由德国军事顾问设计,建成的是一条 拦河坝式的阻塞线,并在两岸山峰险要处设有炮台、碉堡 等,水面布置有水雷防线,设有人工暗礁,自沉大量船只 ,同时配备重兵防守,耗资巨大,坚固异常。蒋介石对它 寄予厚望,认为它至少能阻止日军攻势一个月。但是,战 斗打响后,日军仅四天就攻下该要塞。尽管中国守军拼死 抵抗,但是苦于军队指挥不力,命令前后不一,再加上日 军肆意使用毒气弹,中国军队准备不足,防不胜防。(P1 -3) 长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中国的内河。所谓内河,就是独有独占,除中国之外,任何国家未经允许都无权进入。然而,在清末和民国时期,长江却成了“国际水域”:由于中国贫弱,帝国主义无视中国的主权,他们的军舰和商船在长江上随意进出,欺压中国人民,掠夺中国资源。这一切,被一个叫做卢作孚的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要义自己的力量将帝国主义赶出长江!   带着这样的信念,卢作孚创办民生公司,以一条70吨的小船起家,在长江上游的四川开始经营航运。10年之后,卢作孚的轮船公司不仅统一了长江上游的中国轮船公司,还迫使实力雄厚的外国轮船公司退出长江上游,也就是说,卢作孚以一己之力收回了长江上游的内河航运权!   然而,就在卢作孚的公司打算更一步时,抗日战争爆发。这场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大的民族危机。面对国家的危难,卢作孚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战的事业中,他的轮船公司以极低的价格向大后方运送人员和物质,并向前线运送兵源和武器。整个抗战期间,卢作孚的公司可谓是损失惨重,但是却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书将向读者展现卢作孚堪称传奇的一生。   全书文笔简洁,深入浅出,故事跌宕起伏,人物形象生动,在故事中感悟历史,在历史中思考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