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在巴黎(重现19世纪法国大变革时代历史全景)(精)

美国人在巴黎(重现19世纪法国大变革时代历史全景)(精)
作者: (美)大卫·麦卡洛|译者:孙万军
出版社: 中国友谊
原售价: 89.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美国人在巴黎(重现19世纪法国大变革时代历史全景)(精)
ISBN: 9787505740488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从巴黎圣母院高处看下的景观,和这座古老教堂 的各个方面一样,最近引起了世人史无前例的兴趣。 这都是由于年轻的维克多·雨果的一部新小说《巴黎 圣母院》。小说中的故事就发生在15世纪的巴黎圣母 院。这是雨果的第一部小说,一下子就引起了轰动。 第一版英文版在1833年出现,标题是《巴黎圣母院的 驼背》。这是一个雨果不喜欢的标题,但是小说却以 这个标题出了名。 雨果喜欢哥特式建筑,喜欢其高耸向上的风格、 尖尖的屋顶和尖塔及其带尖的拱门,喜欢那光与影的 戏剧性效果、彩色玻璃给人的神圣感,还有那奇形怪 状的承溜口。他希望他的小说能够唤起人们对历史遗 迹的保护意识。在引言中,雨果写道:“如果可能的 话,我们必须激励这个国家来热爱民族的建筑。作者 在此声明,这也是这部书的一个主要目的。”他特别 把巴黎圣母院,以及所有哥特式建筑,都看作是在印 刷文字没有出现之前的历史文献。 雨果特别喜欢从塔顶看下去的景色,他想象着15 世纪时的这里是什么样子。小说中有一章特别吸引人 的描写就是写的这里的景色。没人知道,后来有多少 人是看了小说之后受到了激励,要爬上塔顶,亲眼看 看、亲身体验一下这里的风景。 巴黎圣母院的基石,是在1163年由亚历山大三世 教皇在塞纳河上西岱岛东头放下的。西岱岛在历史上 正是巴黎的中心,自从公元前52年在罗马的统治下诞 生了这座城市起就是如此。这个岛叫做西岱,意思是 “城区”,因为在建设西岱岛时,西岱就是巴黎的全 部。人们可以从雨果的小说中读到,塞纳河岸就是城 市的第一代城墙,塞纳河就是它的护城河。 在岛的另一端,也就是西端,尖尖的形状就像是 一条船的船头,要沿塞纳河顺流而下一样。那里有宽 阔的大桥,也叫新桥。这座桥把河分成了两个区域。 实际上,这座桥是巴黎最老也最大的桥。桥建于1604 年,使用了沉重的石料建造。对于巴黎人来说,这是 他们最喜爱的桥,也是一个主要的散步场所。对于美 国人来说,这里有一种浪漫的气氛,还是一个风景无 与伦比的地方。在新桥上,他们感觉到自己真正地来 到了巴黎。约翰·桑德逊写道,就是在踏上这座大桥 的时候,他才真正开始了呼吸。“一眼望去,大气一 下子敞亮了起来,景致突然间打开了,高贵的河流展 现了它那20座桥梁、堤岸、塔楼,有的像高塔,有的 似城堡。” 爱玛·薇拉德给她远在国内特洛伊城的学生写信 描述道:“所有法国国王中最威武智慧、心地善良的 ”亨利四世骑着马的铜像——纳瓦拉的亨利,位于西 岱岛的一端,巨大的铜像俯瞰着大桥的中央。她注意 到从桥头看到了一排书亭沿着河边排列,还有塞纳河 的大游艇上的清洗水管晃来晃去。她描写了河滨那“ 令人愉快的街道”,还有他们在那里快活地散步的情 形。不过,她写道,河流本身和哈德孙河相比的话会 令人失望的。她又加了一句与校长的身份很相适应的 话:“你可以让它就其本身的条件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 新桥下游一点儿,挨着的桥是“艺术桥”。这是 薇拉德的最爱,也是许多人的最爱。这座桥是巴黎的 第一个铸铁框架建筑。宽宽的木质桥面只是为了让行 人感到方便和愉快。詹姆斯·库柏和她一起漫步在塞 纳河的艺术桥上,他对她说整个欧洲没有比这再好的 景色了。 P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