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经济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8.60
折扣购买: 新时代、新征程:陕西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
ISBN: 9787513666930
杜跃平,西安外事学院商学院院长、陕西自贸区研究院院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起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创新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兼任: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西安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工商业发展组组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陕西省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创新创业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融合教育分会理事、陕西省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西安市技术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软科学重大(点)课题、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西安市社会科学基金、西安市软科学课题,以及陕西省、西安市政府及其他地市政府、大中型企业委托的研究和咨询课题约70余项。在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及其他报刊杂志和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著作、教材10多种;先后获得陕西省政府、西安市政府、陕西省教育厅优秀研究成果奖励,以及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西安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优秀决策咨询研究奖励 20 多项。
一、新时代大变局中,我国全方位开放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全方位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全世界来说是一次严峻考验,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国际产业链、供应链运转严重受阻,世界经济遭受重创。在风险与挑战面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持续强调对外开放,我国始终践行着向国际社会做出的“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庄严承诺,展现大国担当,对外开放步伐持续加速。 一是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更加完备。注重对外开放的提质增效,不断完善外贸与投资布局,重点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的有序开放。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推动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二是加速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并不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建设自贸试验区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通过让一些地区、一些领域先行先试,促进形成一系列制度创新的高地。2013年9月以来,历经5次扩围,我国已设立21个自贸试验区,向全国复制推广260项制度创新成果,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当前,自贸试验区不仅在空间上实现“遍地开花”,还实现了京津冀全覆盖,正朝着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开放迈进。这是对当前国际经贸合作形势变化的积极回应,进一步向国际社会传达了中国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的坚定决心。 三是扎实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高质量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中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要抓手,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坚持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市场原则和国际通行规则,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开展互惠互利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间合作的潜力和空间很大,涉及众多产业和生产要素,将释放巨大的发展机遇。2020年第一季度,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非常严重的情况下,中国和东盟的货物贸易总额增长61%,突破1400亿美元,东盟第一次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新的积极进展。 新时代、新征程:陕西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序言四是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相结合。积极加快培育开放型经济主体,营造开放型经济环境,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高质量发展。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2020年我国对外开放步伐仍在加快,我国积极扩大进口,商品和服务进口额增速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0个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破茧而出。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市场准入门槛不断降低,全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由40条减到3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颁布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强化。对外开放高地功能丰富、量质齐升,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顺利开局,深圳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浦东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区域合作压茬拓展,商签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扎实推进。 二、我国持续加速对外开放,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继续深化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的可持续发展。从长远来看,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是长期趋势。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科技领域开放合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一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提高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健全促进和保障境外投资的法律、政策和服务体系,坚定维护中国企业海外合法权益,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赋予其更大的改革自主权,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营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为基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发挥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要展会平台的作用。 二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本书紧贴新阶段发展要求,对开放型经济进行了分析,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开放型经济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创新发展和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