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词(二十周年纪念版)

大明宫词(二十周年纪念版)
作者: 郑重 王要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168.00
折扣价: 112.60
折扣购买: 大明宫词(二十周年纪念版)
ISBN: 9787020159079

作者简介

导演 李少红 《大明宫词》导演,中国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雷雨》《橘子红了》、《人间四月天》、新《红楼梦》、《妈阁是座城》等。 编剧 郑重 1970年生。1995年芝加哥艺术学院戏剧专业毕业。主要中文剧作:《大明宫词》《绿衣红娘》《禧娃》《挪威的中秋》《橘子红了》《恋爱中的宝贝》等;英文剧作有《革命时期的爱情》等。 王要 1968年生。1991年大学毕业。主要编剧作品:《大明宫词》《橘子红了》《恋爱中的宝贝》。

内容简介

再版序 精神的印记 ◎ 李少红 谢谢观众,这么多年都始终对这部剧念念不忘。也谢谢人民文学出版社,这么多年还要再版这本文学剧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是全国文学出版社的重镇,他们不仅有着一流的文学品位,也有着先锋的探索精神。当时,为了和《大明宫词》的电视剧开播同步,同名剧本的出版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这也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次以电视剧文学剧本的形式出版图书。 电视剧大获成功的同时,《大明宫词》的图书一经发行,半年内就加印了七次。这么多年过去了,很多真心喜欢这部剧的观众还能流利地背出里面的台词。据说,《大明宫词》还进入了很多学校语文老师推荐的课外读物书单。老师喜欢就推荐给了学生,学生做了老师继续推荐,这样相传下去。到〇〇后,《大明宫词》已经积累了两三代的观众了。这与人民文学出版社当年出版了文学剧本,开了这先河很有关系。 记得《大明宫词》播出十五周年的时候,人民文学出版社就出了一次纪念版。如今,图书在市面上断货许久,应众多读者的要求,还要再出二十周年纪念版,我很感动。 一部影视作品能用影像和文字记录下来,被更多的人阅读,这本身就是我们创作者最为欣慰,最为幸福的,也是我们愿意一生为之付出,想留给这个世界的。虽然,跟更伟大的人类科技和财富贡献相比,它们只是非常个人的、精神的印记。 初版前言 武则天与太平:一个女人的两面 ◎ 李少红 ⊙余韶文 ⊙ 以前你并不是以拍古装戏著称的,那么这次选题材的时候,为什么选择了拍一个古装戏,而且选择了这一段历史? ◎ 我没想过超越不超越,但我知道每个人的表现方法和关注的地方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关心的角度和热情都会不一样。我只是特别想搞清楚我自己最关注的是什么东西,我能不能把我最关注的东西表现出来。如果能表现出来,我相信都不相同。一个题材你给十个人拍,一定十个样子。一个人物也是。 ⊙ 最后你定的是一个母女关系的点? ◎ 实际上定的是一个女人和权力之间的分歧,这个题材的女人的关键是她们是权力中心的女人,这是一般女人生活中不存在的一个点。我觉得女人和权力发生冲突,最集中的一个焦点是感情和权力之间的冲突——作为女人特色的感情和权力的冲突,我觉得这是和其他的女性题材区别开来的一个关键。 ⊙ 这是不是说只有女导演才能如此敏感地关注这一点?男性导演很容易就忽略了? ◎ 关注的方法可能不一样。很多男导演都以拍女性题材著称,中外都有,但他们关注的角度和方法还是不一样的,女性导演可能在这里把女人当做一个“我”,而男性会把女人当做一个“她”来处理。 ⊙ 从商业角度来考虑,大家会觉得男人和女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更有市场,当初有没有担心两个女人之间的冲突在市场上不容易有卖点? ◎ 我没有太大担心,因为我觉得这两个女人实际上是写一个女人的两面:武则天更多地表现她和权力之间的过渡,她女儿那面更多照射出来的是她在感情方面的矛盾。武则天在生活中特别无法去做到的事情都在她女儿身上表现出来了,但是武则天有和普通女人不同的选择,就是当权力和感情发生矛盾的时候,她最后选择的是权力,而一般女人会选择感情。所以她才会用特殊的方式来要求她女儿:我满足你一切对感情的欲望。但她没想到的是她对女儿的这种要求已经带有权力色彩了,也正是她女儿一生要跟她作对的原因:我不需要你用一种权力的方式来关怀我,我不需要按你规定的感情来生活。这是现实中的矛盾和武则天作为女人自身的矛盾。另外因为有女人,因为有冲突,必定有男人存在,这对母女面对的社会实际上是男权的社会和男人的世界。我想这部片子放完之后可能会有人提出来是不是太女性主义了,这里的男人都是很背景的人,不是主线,没有一个贯穿的男性从头到尾,而且男性在里面的下场都不好,会说你这个女导演在里面充分地过了把瘾,把所有的男人都给杀死了。我觉得这个东西挺难解释的。 ⊙ 在这部戏里你讲了很多人情,你怎么说服观众武则天作为一个感情很丰富的女人,甚至她的感情的另一面体现在太平公主身上,这样一个多情的女人为什么对自己的儿子下得去狠手?特别是你塑造的这个武则天比以往的更富有感情。 ◎ 我觉得,武则天的初衷可能是非常简单非常女人化的,但后来的事情是她无法预料的。我设想最初她最主要是想得到一个她所能得到的正常的生活,但这种生活已经是非常特殊地跟权力非常接近的一种生活,她实际上最早的一个初衷可能是简单的怎样控制住她丈夫和她的关系,而且武则天和所有女人的区别就是她有智慧,不是单纯地像韦氏以为有胆魄就能有一切,她确实有文化,而且她苦读了。所以她一开始可能就是很简单的帮忙,为了自己,而且她不惜于把她的姐姐献给李治,她做的一切,不好的,歹毒的,最简单的初衷就是为了她自己能够巩固住她自己的地位,她做得越多以后,就像宝塔,底座越大,越架越高,等真正到了顶端的时候她下不来了。像她跟太平说的:我牺牲了这么多,你说我能随便给别人吗?而且我要是掉下来的话,你们呢?我的孩子们,我的家庭,李氏这个姓氏,一切的东西都没有了。我觉得她是为了感情才去和权力发生关系,权力才最后作用在她的情感上。 ⊙ 那就跟以往戏的诠释不同,以往会处理成她是为了争夺权力才去操纵感情。你的戏恰恰相反。而且这部戏里并没有特别表达出来:她是为了情感才争夺权力的。 ◎ 前面有一段长戏,太平出了宫,碰上了第一个她感兴趣的男人,其中的情形特别像武则天碰上李治的情形,一个游戏引起的,那一段是我们特意设置的她要讲这么多,在她言谈的感觉中你能感觉她当时作为一个女孩子的一种欣喜,单纯的欣喜,不复杂,我特意让亚蕾老师一定要用最单纯的方式来演,不要用过来人的回味。所以我们当初设计了一个最单纯的游戏,从几个故事中选了这个,很少女感,很单纯的一个动因,类似这种地方都很明确地表达出她的感受。还有几个比较大的地方,像在太庙里跟她女儿讲她应不应该登基,其实是述说了她的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历程,她最早的心态,以及她为这件事情不断付出的感受。 ⊙ 武则天的戏拍过这么多,你把情感放在权力之上的角度非常奇特,包括张艺谋曾经很多年要拍武则天也没拍成,你是不是觉得这种情感在权力之上的戏只有女导演才能拍好? ◎ 我不敢说,但女人往往会这么想。很多事情是约定俗成的,世界是属于男性的,武则天不太会最早那么想到我以后就是一个女王,这个世界今后就是女性的;而她打一开头就知道自己将来是个女皇,未见得。这当然是一个很女人的考虑,男人会总结这段历史觉得她是蓄谋的。蓄谋这个字眼本身就是一个外来人的感觉,是夺取和入侵者的角度。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最后是一个悲剧,不管是入侵还是有过短暂的胜利,整个局面还是恢复到原来了,女性在这种权力之中的最大的懦弱还是在于感情上。叫我看武则天最大的一个懦弱的地方不是她杀人不杀人这种感情,而是她对于世俗的观念,她一生犹豫的是这个问题。归根结底她是个女人,她是要做一个李家的媳妇。她觉得她夺取的权力是为了要保护李家的利益,总比给别人更好,她实际看不起武家的人,她最后是把权力交还给李显了,这在历史上非常明确的,她第二次把李显从流放地召回来,她已经八十多岁了。当时她有两个选择,天下已经姓武了,顺理成章可以把天下传给姓武的,武则天很有意思,她对她本族的人虽然非常纵容,但在权力上她非常清楚。她的无字碑一个是她政治上的胆魄,另一个很根深蒂固的思想是她是一个女人的思想:她不能写在上面,或者写在上面是没有用处的。她不能向后人发表任何演说,这是一个挺悲哀的心态。 ⊙ 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文化对女人的影响很重? ◎ 我们现在颂扬她的人说她在政治上的胆魄之大,比男人都厉害,这点我也写了,但有一点,她还是渗透了女性的悲哀,这种悲哀是你无法言说的,是她自己说不出来的。而且最后不管如何描述,她晚年都是非常孤独的。 ⊙ 你以前导的《雷雨》中也有周萍式畸形的情感,这次在《大明宫词》中武则天与男宠、李隆基与他姑母、李弘和娈童等种种畸形的情感经常能够看到,能谈谈吗? ◎ 我只是想说人们在现在越来越发现了情感的复杂性和它的形态的多样性,这种形态我们今天管它叫“现代”,其实可能从打好几千年之前就存在了,只不过像我们特别愿意遮掩这一部分。在处理情感戏时我并不特别想回避它。因为说到感情,它就有很多很多元的样式,尤其像武则天这样非常特殊的人物,特殊的女性,我只是想怎么来解释这些事,能够更让人觉得有一定的合理性。比如武则天到晚年最不可回避的就是她和男性之间的关系,她确实是养了几十个男孩子,这段历史要写到她时,不管是书还是戏都是无法回避的。当时想过是不是回避,但我觉得没法回避,因为你是一个情感戏,你要触及武则天,一定要触及到她这方面。当时我们特别想过一个八十多岁的女人,有特权这样来寻欢作乐,她是什感受?她是什么要求?我想她肯定要求的首先是男性,不会是不男不女,再一个心理的感觉应该是长辈和孩子的感觉。她需要呵护别人,也需要别人来呵护她。这种很微妙的、不是完全赤裸裸的性的关系,那种性的关系会在她这个年龄里改变了。所以按照这种方式写了这种特殊性。所以很明显张昌宗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更多是一种撒娇,她更多享受的感觉是摸着他的头:孩子你不要这样啊……这种关系能被人接受,从道理上也能说得通。我无法想象他们怎么床笫之欢。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太太,既不舒服,从心理上对我自己也解释不了。我看史书时很感动的是李显的《皇台种瓜》,觉得这些皇族的孩子其实挺可怜的,他们无法左右自己,没有自由,而且他们的生活全是不完整的,每个人多少都是有残缺的,所以这四个皇子我都写了他们的残缺性。比如为什么给李显设计他玩香,一个孩子在宫里无法发泄他青春的那些东西,他能演变成玩香,他能成套成套说出香的名字,但他说不清楚一个政治观点。等他长大以后三番五次地被迫害,等他坐在朝堂上的时候依然离不开他的香囊,这香囊就是他的寄托,握着它他就有安全感。包括李弘,一把梳子,一种特殊的关系,他和合欢可能没有那么复杂的关系,但他有很强的不安全感,包括李贤对于马球杆的感情。多疑,神经过敏,都是他们心态的一种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