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吉林文史
原售价: 12.80
折扣价: 6.30
折扣购买: 论语/国文珍品文库
ISBN: 7806269452
关于治学,孔子认为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态度,比如“学而时习之”,就 讲了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巩固的重要性,也体现出孔子强调学用结合,才能 真正学会知识的基本方法。又比如“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提倡在实践中, 去加以学习,而不是把学习架空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乃至为人处世之上,这 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因此可以看出,孔子所讲的学习,内容极其丰富 ,它不仅仅是一般的书本知识,更不仅仅是坐而悟道,而是从社会人生的大 背景,尤其人们的社会实践中,去理解学习。读书是学习,参加社会实践, 乃至日常的行为规范,也是学习。这样孔子就把学习与人生紧紧联系在一起 ,把学习作为人生的有机部分。 关于做人,本章中孔子主要谈及了孝悌忠信等行为规范和做人原则。比 如“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孔子看来,孝弟(悌)乃做人立世之根本 。所谓孝:就是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悌:就是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 度。在封建时代,这是构成人际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基本因素,所以孔子把它 作为做人的根本。每个人如果对父母不尊敬侍奉;对兄长不听命维护,社会 就乱套了。君将不君;国将不国。可见孝悌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又比如“主 忠信”,强调君子要以忠和信这种道德为主。何为忠,就是对君王的正确态 度;信就是对朋友的正确态度。孔子认为有了这种种正确态度,才可以称为 君子,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安身。对君王不忠,对朋友无信,便是小人。 孝、悌、忠、信,是孔子经常涉及到的命题,也是孔子用以衡量做人的 尺子,当然也是孔子心目中正人君子的美德。用今天的道德标准衡量,这些 范畴的基本内核仍是合理的。只在具体做法上,当代人有了自己的规范,比 如在忠、孝等问题上,我们就反对“愚忠”和“愚孝”,这是历史进步的必 然结果。 由此可见,在学习与做人的关系问题上,孔子是强调做人是第一性的, 首先要做好人,这在今天依然是可取的态度。 P6